零度周刊|AI 商业战略:甲骨文与 AWS 的 AI 芯片挑战英伟达主导地位,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
作者:微信文章Twinko AI | 零度周刊|AI 商业战略
导读
本周,大型科技公司对 AI 人才的争夺战愈发激烈,主要参与者越来越多地通过“人才收购”(acqui-hiring)来确保顶尖人才。甲骨文(Oracle)公布其收入同比增长 11%,达到 159 亿美元,这得益于其云和 AI 战略。与此同时,据报道,谷歌(Google)正在与 Scale AI 切断合作关系,后者曾是其最大的 AI 数据标注客户。
软银(SoftBank)采取了一项大胆举措,剥离了价值 48 亿美元的 T-Mobile US 股份,将这笔资金专门用于 AI 投资。AWS 的定制芯片战略初显成效,直接挑战了英伟达(Nvidia)在 AI 领域的主导地位。此外,一个包括 Naver 和英伟达在内的新财团将在摩洛哥建设一个大型 AI 数据中心。台湾也公布了一项全面的国家 AI 战略,旨在提升创新和全球竞争力。
本期要闻
随着对 AI 人才需求的飙升,大型科技公司的人才收购(acqui-hire)策略愈演愈烈
日期:2025-06-14 来源:Economictimes
在激烈的竞争和有限的人才库中,大型科技公司正越来越多地采用“人才收购”作为获取顶尖 AI 人才的战略要务。Meta 斥资 150 亿美元收购 Scale AI 49%股权的案例凸显了这一趋势,强调了企业不仅要获取技术,更要获取那些能够“突破边界”、定义未来创新的关键人才。近期备受瞩目的例子包括微软(Microsoft)与 Inflection AI 达成 6.5 亿美元的许可协议,导致联合创始人 Mustafa Suleyman 执掌微软 AI 部门;以及亚马逊(Amazon)类似的许可协议,将 Adept 联合创始人 David Luan 及其团队引入亚马逊的 AGI 部门。这种策略不仅限于全球科技巨头,印度 AI 初创公司 Krutrim 和 Sarvam 也分别收购了 Bodhi Computing 和 Samta Law,以进入新领域。安永印度技术咨询合伙人 Hari Balaji 指出,对传统收购日益增加的监管审查正促使老牌科技巨头青睐“反向人才收购”,以规避反垄断担忧。除了人才获取,这些交易也成为公司渗透高竞争领域、扩大市场份额和获取新能力、加速其 AI 发展进程的途径。
甲骨文(ORCL)公布强劲季度业绩,云和 AI 战略奏效
日期:2025-06-14 来源:Finance
甲骨文公布了强劲的季度业绩,收入同比增长 11%达到 159 亿美元,非 GAAP 每股收益达到 1.70 美元,超出市场普遍预期。这一强劲表现主要归因于甲骨文在云服务方面的战略投资,尤其是甲骨文云基础设施(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OCI),其收入激增 52%达到 30 亿美元,以及其整合的 AI 战略。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在内的总云收入同比增长 27%,达到约 67 亿美元。推动这一势头的关键是甲骨文的多云战略,其 MultiCloud 数据库服务在亚马逊(AMZN)、微软 Azure(MSFT)和谷歌云(GOOGL)上的客户使用量环比增长 115%。公司剩余履约义务(RPO)——衡量其积压订单的指标——同比增长 41%,达到 1380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这得益于与 OpenAI、Meta(META)、英伟达(NVDA)和 AMD(AMD)等公司的重大合同。首席执行官 Safra Catz 预测,甲骨文的云业务在 2026 财年将增长超过 40%,其中 OCI 将增长超过 70%。尽管 2025 财年约 212 亿美元的 GPU 集群和数据中心资本支出导致非 GAAP 营业利润率略有下降至 44%,但甲骨文财务状况依然稳健,拥有 208 亿美元的运营现金流和 180 亿美元的现金及短期投资,为其长期、高利润的经常性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的持续远见被视为甲骨文在云和 AI 革命中保持领导地位的关键因素。
苹果(AAPL)的“潜行”AI 策略能否维持其高估值?
日期:2025-06-14 来源:Finance
苹果的 AI 战略优先通过设备端集成和隐私保护来提升用户体验,而非追求基础设施主导地位,旨在在增长放缓和对金融工程的依赖下维持其高估值。该公司的做法包括安静、有针对性的收购,如 2020 年约 2 亿美元收购 Xnor.ai 以实现设备端 AI,以及收购 WaveOne 以实现 AI 驱动的视频压缩,这些都增强了隐私、电池续航和运营利润。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变是,苹果从英特尔芯片转向自主研发的带神经引擎的 M 系列处理器,估计每台 Mac 可节省 75 美元成本,并深化了苹果的竞争护城河。尽管苹果的估值得到了巨大的无形价值和每年近 1000 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支持,但其过去 12 个月内激进的 1070 亿美元股票回购引发了关于长期再投资与短期股东回报的疑问。未来的增长取决于 iPhone 的强势表现和服务业务的扩张,尽管 App Store 政策面临日益严格的审查。最近的投资,包括在美国基础设施投入 5000 亿美元,以及在德克萨斯州增加 AI 数据中心的存在,同时依赖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晶圆厂,都凸显了其对芯片自主和制造多样化的关注。2025 财年第二季度收入达到 954 亿美元,同比增长 5%,服务收入达到创纪录的 266 亿美元,毛利率接近 47%。活跃设备和约 10 亿订阅用户展示了其生态系统变现能力。华尔街维持“适度买入”的共识评级,平均目标价为 226.94 美元,表明有 14%的上涨潜力,反映了对苹果不断发展的 AI 战略和以股东为导向的管理层的信心。
谷歌为何计划与 Scale AI 切断合作关系?
日期:2025-06-14 来源:Newsbytesapp
谷歌,此前曾是 Scale AI 最大的客户,正计划在 Meta 收购 Scale AI 49%股权后,终止与这家 AI 数据标注初创公司的合作。这一决定源于谷歌、微软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 xAI 等与 Meta 在 AI 模型开发方面存在竞争的公司,担心它们的研发重点和路线图可能暴露给竞争对手。谷歌今年已为 Scale AI 的人工标注训练数据拨款约 2 亿美元,这对于开发 Gemini 等先进技术至关重要。在 Meta 投资后,谷歌已开始与 Scale AI 的竞争对手讨论重新分配其工作负载。尽管 Scale AI 在 2024 年创造了 8.7 亿美元收入,其中谷歌约占 1.5 亿美元,但考虑到其对少数客户的依赖,失去谷歌这样的主要客户可能会显著影响其盈利。OpenAI 此前已减少了与 Scale AI 的合作,但仍将其作为众多数据供应商之一。AI 公司的核心担忧是,与现由 Meta 部分拥有的 Scale AI 共享专有数据和原型产品进行数据标注服务,可能会将其商业策略和技术蓝图泄露给主要竞争对手。Scale AI 的商业模式是向生成式 AI 模型开发者收取费用,以获取人工训练师标注复杂数据集的服务,有些标注成本高达 100 美元。尽管面临这些挑战,Scale AI 打算继续为自动驾驶汽车公司和美国政府等企业提供服务。首席执行官 Alexandr Wang 和部分员工将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转入 Meta。这一转变突显了关键 AI 数据标注市场中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和潜在的利益冲突,促使 AI 训练数据合作伙伴关系和供应链的战略重新评估。
摩洛哥将建成 AI 数据中心
日期:2025-06-15 来源:Developingtelecoms
由韩国科技公司 Naver、AI 科技巨头英伟达、AI 基础设施专家 Nexus Core Systems 以及全球投资公司 Lloyd Capital 组成的财团,正在摩洛哥建立一个下一代 AI 数据中心。这项战略性举措旨在建设一个 500 兆瓦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设施,为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地区提供主权 AI 计算服务。摩洛哥与欧洲仅相距 15 公里,并通过多条海底光缆直接连接,这是选址的关键因素。Naver Cloud 将与 Nexus Core Systems 和 Lloyd Capital 共同运营该平台,在先进的云基础设施上提供集成 AI 服务和应用程序。该项目的一个关键方面是数据主权,Naver 致力于建立一个主权云和 AI 结构,能够独立管理从数据存储到处理和运营的所有流程。第一阶段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将建设一个 40 兆瓦的 AI 超级计算基础设施,配备英伟达最新的 Blackwell (GB200) GPU,并计划分阶段扩展至全部 500 兆瓦容量。该财团已通过与阿联酋国际电力生产商 TAQA 的战略性可再生能源合同,获得了可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这一发展凸显了 AI 基础设施在全球新兴市场的日益扩张,以及本地化、高容量数据中心对于支持全球先进 AI 应用和服务的重要性。
软银斥资 48 亿美元,向 AI 主导地位迈进
日期:2025-06-17 来源:Finimize
软银已出售 2150 万股 T-Mobile US 股份,筹集了约 48 亿美元,旨在显著加速其向人工智能的战略转型。这笔资金将用于雄心勃勃的 AI 计划,包括高达 300 亿美元的潜在投资,旨在开发超越人类推理能力的 AI 技术。这一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通过与 OpenAI 和 ChatGPT 的创建者合作,加强全球数据中心。此举凸显了软银在不断发展的 AI 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决心。市场观察者正密切关注这一重大转变,预测其对科技估值和更广泛投资趋势的潜在影响,特别是在与 OpenAI 和 ChatGPT 发展相关的领域。软银与 OpenAI 等领先 AI 实体的合作,使其站在数字转型的前沿,这可能迫使其他主要科技公司加强其自身的 AI 战略,以保持竞争均势。这次战略性资产剥离和随后的投资表明,软银正深刻致力于引领下一波技术创新。
AWS 的定制芯片策略初显成效,削弱英伟达的 AI 主导地位
日期:2025-06-17 来源:Cnbc
亚马逊云计算服务(AWS)正在显著推进其定制芯片战略,直接挑战英伟达在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市场的主导地位。AWS 即将发布其 Graviton4 芯片的更新版本,这款由亚马逊旗下 Annapurna Labs 开发的中央处理器(CPU)将提供每秒 600 千兆比特的网络带宽,号称是公共云中的最高水平。此举使 AWS 与英特尔和 AMD 等传统半导体厂商展开竞争。更关键的是,AWS 正通过其定制图形处理单元(GPU)加剧与英伟达在 AI 领域的竞争。在 AWS re:Invent 2024 大会上,该公司公布了“雨燕计划”(Project Rainier),一台专为初创公司 Anthropic 构建的 AI 超级计算机,AWS 已向 Anthropic 投资了 80 亿美元。Anthropic 的 Claude Opus 4 AI 模型在 AWS 的 Trainium2 GPU 上推出,“雨燕计划”由超过 50 万片 Trainium2 芯片驱动——这笔订单通常会落到英伟达手中。AWS 客户与产品工程高级总监 Gadi Hutt 指出,虽然英伟达的 Blackwell 提供了比 Trainium2 更高的性能,但 AWS 芯片提供了更优越的成本效益。此外,Trainium3 计划于今年发布,有望使 Trainium2 的性能翻倍,并额外节省 50%的能源。AWS Annapurna Labs 工程总监 Rami Sinno 证实,目前对这些定制芯片的需求超过了供应。随着即将到来的 Graviton4 更新和 Trainium 芯片在“雨燕计划”中的部署,AWS 展示了更广泛的雄心,即控制整个 AI 基础设施堆栈,从网络到训练和推理。随着 Claude 4 等主要 AI 模型成功在非英伟达硬件上进行训练,焦点转向 AWS 可能从芯片巨头那里获得的市场份额。Graviton4 更新的发布计划预计在 6 月底前完成。
台湾启动多管齐下的 AI 战略,以推进创新和全球竞争力
日期:2025-06-19 来源:Digitimes
台湾数字发展部(MODA)公布了一项全面的 AI 发展战略,将私营部门定位为创新的主要驱动力,而政府则通过有针对性的政策工具营造有利环境。数字发展部部长黄彦男在 6 月 18 日向立法院交通委员会提交的特别报告中强调了这一方法,突出了 AI 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塑造未来全球产业结构中的关键作用。为巩固台湾的全球 AI 领导地位,数字发展部正在部署五大关键政策工具:算力、数据、人才、营销和资金,并通过跨部门合作实施。算力倡议为早期 AI 初创公司提供免费的 GPU 资源,用于概念验证,从而降低初始硬件成本。在数据自主方面,6 月初启动的“主权 AI 训练语料库”倡议,正在盘点政府语言数据集,包括客家语和原住民语,第一阶段预计在两到三个月内完成,供公众和行业使用。人才培养方面,将与专业机构合作制定“AI 人才认证指南”,面向 AI 工具用户、模型开发者和研究人员。在营销方面,数字发展部将促进产业交流,引入竞争机制以加速市场验证,将重点从补贴转向商业机会。最后,“AI 初创投资提升计划”承诺在 10 年内从国家发展基金投入 100 亿新台币(约合 3.4165 亿美元),以扩大具有扎实技术基础和初步市场验证的 AI 初创企业。这项多管齐下的战略旨在提升台湾在 AI 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并吸引更多投资。
保险公司采用 AI 进行数据摄取,但缺乏战略
日期:2025-06-19 来源:Globalreinsurance
来自保险科技提供商 hyperexponential (hx) 的最新研究表明,超过 90%的英国和美国保险公司目前正在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数据摄取,其中 95%的英国保险公司和 89%的美国保险公司专门为此目的采用了这项技术。尽管这种广泛采用,但这项基于对专业和商业保险市场的 350 名核保、精算和 IT 专业人员的调查显示,AI 战略、领导力和治理方面存在重大挑战。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影子 AI”的兴起,尤其是在美国,超过 90%的受访者承认使用了未经雇主正式批准的 AI 工具。这种趋势在反映员工热情的同时,也凸显了基层创新与正式公司监督之间的关键脱节。此外,41%的受访组织缺乏指定的 AI 负责人,导致方法分散,阻碍了团队和地区之间一致的战略实施。AI 治理实践仍不完善,尤其是在英国,不到五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拥有“高度发达且广泛传达”的验证和治理实践,而美国这一比例为 45%。hyperexponential 首席执行官 Amrit Santhirasenan 强调,尽管 AI 集成,特别是在数据摄取方面,是迈向智能自动化的重要一步,但缺乏深思熟虑的监督实施会带来风险。他强调,AI 不仅带来了技术机遇,也带来了领导力、治理和文化挑战,敦促保险公司将其视为一项公司范围的目标,而非部门实验,以充分实现其效益并减轻潜在风险。
- THE END -
Twinko AI 出品
商业模式 | 产品战略 | 市场洞察 | 人机协作
🌐 www.twinko.ai | ✉️ contact@twinko.ai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