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发展里程碑
作者:微信文章AI = Many Years Before Lift-Off
1950-2022年
人工智能发展的早期阶段和“AI 冬天” (1950-1996)
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中经历了漫长的“AI 冬天”。这个时期被视为人工智能真正“腾飞”前的漫长铺垫和积累阶段。这个时期虽然在概念上有所进展,但缺乏显著的实际成功,导致人们对 AI 的兴趣和资金投入下降。
1950年10月: 阿兰·图灵(Alan Turing)提出了图灵测试,旨在衡量计算机智能,他设想计算机可以像人类一样思考。这标志着人工智能理论研究的开端。
1956年6月: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召集了达特茅斯会议,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术语。这被认为是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正式诞生。
1962年1月: IBM 计算机科学家亚瑟·塞缪尔(Arthur Samuel)创建了一个自学习程序,该程序能够击败美国顶尖的跳棋冠军。这展示了机器在特定任务上超越人类的能力。
1966年1月: 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部署了 Shakey,这是第一个能够推理自身行动的通用移动机器人。这代表了 AI 领域在机器人和自主系统方面的早期尝试。
1967-1996年: 这段时期被标记为“AI 冬天”,特点是 AI 在概念上持续进步但缺乏重大实际成功,导致兴趣和资金下降。
突破与复苏 (1997-2021)
尽管经历了“AI 冬天”,但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新算法的出现,人工智能在特定领域开始取得突破,并逐步走向实用化。
1997年5月: IBM 的国际象棋计算机 Deep Blue 击败了当时的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这一事件标志着 AI 在特定复杂任务上达到了超人表现。
2002年9月: Roomba,第一款能够在家中导航的大规模生产的自动扫地机器人,正式发布。这显示了 AI 技术在消费级产品中的应用潜力。
2005年10月: 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团队建造了无人驾驶汽车 Stanley,成功完成了 132 英里的路线,赢得了 DARPA 大挑战赛。这为自动驾驶技术奠定了基础。
2008年: 苹果公司的 iPhone App Store 推出,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折点”。虽然不是直接的 AI 里程碑,但它为 AI 应用的普及提供了关键的平台基础设施。
2010年4月: 苹果公司收购了 Siri 语音助手,并于一年后将其整合到 iPhone 4S 型号中。这标志着个人语音助手的兴起,将 AI 引入日常设备。
2014年6月: 聊天机器人 Eugene Goostman 通过了图灵测试,有三分之一的评委认为 Eugene 是人类。这表明 AI 在模拟人类对话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2018年6月: OpenAI 发布了 GPT-1,这是其大语言模型系列的第一个版本。这预示着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的大模型时代的到来。
2020年6月: OpenAI 发布了 GPT-3,这是一个用于自动化对话的 AI 工具,微软独家获得了该模型的许可。GPT-3 因其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引起了广泛关注,推动了大模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020年: NVIDIA 的 A100 GPU 芯片推出,成为 AI 领域的一个“转折点”。该芯片的发布极大地提升了 AI 模型训练所需的计算能力,是推动现代 AI 发展的关键硬件。
2021年: 全球互联网用户达到 5.5 亿,并且呈现出持续加速的增长趋势。AI 技术开始利用这些庞大的数字数据集和互联网基础设施。
AI 的“iPhone 时刻” (2022)
2022 年被视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转折点,预示着 AI 时代的全面到来。
2022年11月: OpenAI 向公众发布了 ChatGPT。来源称之为 AI 的“iPhone 时刻”,它以有史以来最快的用户增长速度——仅 5 天就达到 100 万用户——实现了独立产品的普及。ChatGPT 的易用性和快速响应的用户界面,使得大语言模型技术得以“自由”地触达全球用户。这一事件彻底改变了公众对 AI 的认知,并加速了其在消费者、开发者、企业和政府中的广泛应用。
2023-2025年被一致认为是一个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前所未有”势头的关键里程碑时期。在此期间,AI技术在用户普及、技术突破、资本投入、行业应用和全球竞争等多个维度都实现了爆炸性增长和深远影响。
2023-2025年
用户和使用量增长:史无前例的普及速度
ChatGPT的惊人普及:
截至2025年4月,ChatGPT达到了8亿周活跃用户。在短短17个月内,其用户量增长了8倍。
ChatGPT在推出后仅2年(到2024年)就达到了3650亿次年度搜索量,比Google实现相同里程碑的速度快了5.5倍。
ChatGPT移动应用在发布后23个月内,达到了5.3亿月活跃用户(MAUs),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全球增长”。
它仅用约5天就达到了100万用户,远超福特Model T(约2500天)、TiVo(约1680天)和iPhone(74天)的速度。
AI在美国家庭中的普及速度预计将比之前的技术周期快约一半,可能仅需3年就能达到50%的家庭普及率。
全球范围内的同步扩散:与互联网1.0时代技术从美国逐步向全球扩散不同,ChatGPT在2022年11月发布后几乎同时在全球多数地区迅速普及。
用户参与度大幅提升:2023年7月至2025年4月期间,ChatGPT应用的美国日均使用时长增长了202%,会话次数增长了106%,会话时长增长了47%。ChatGPT的桌面用户留存率在27个月内保持在80%,高于Google搜索的58%。
中国本地AI平台崛起:在ChatGPT无法运营的中国和俄罗斯等地区,DeepSeek等本地AI模型迅速崛起。截至2025年4月,DeepSeek移动应用在推出4个月内达到5400万MAUs,其中中国用户占34%,俄罗斯占9%。
技术进步与成本动态:加速迭代与性能趋同
计算力与数据量的指数级增长:在过去15年间,训练AI模型所需的数据量每年增长260%,计算力每年增长360%。
推理成本急剧下降:尽管模型训练成本高昂且在快速上升,但运行AI模型的推理成本却在迅速下降。例如,英伟达2024年的Blackwell GPU比2014年的Kepler GPU生成每个token所需的能量少了105,000倍。客户使用AI推理的价格在两年内(2022年11月至2024年12月)降低了99.7%。
性能快速趋同:不同AI模型之间的性能差距正在快速缩小,这表明“性能正在趋同”。AI系统在MMLU基准测试上的表现在2024年已超越人类水平。
多模态AI模型的兴起:2023年和2024年,大型多模态AI模型的发布数量增长了1150%,能够处理和生成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数据类型。GPT-4o(2024年5月)和Claude 3等前沿系统已实现全面多模态能力。
AGI时间线提前:到2025年初,OpenAI CEO Sam Altman表示,他们现在有信心知道如何构建传统意义上的AGI(通用人工智能),这表明AGI正在被视为一个可达到的目标。
资本支出与研发投入:空前规模的投资
科技巨头的巨大投入:2023-2024年间,美国六大科技公司(Apple, NVIDIA, Microsoft, Alphabet, Amazon, Meta Platforms)的资本支出加速增长了63%,达到2120亿美元。这些公司正将大量的自由现金流和研发支出(在过去十年中从收入的9%增长到13%)导向AI。
数据中心建设热潮:全球AI驱动的需求已将数据中心支出推向历史新高。美国数据中心私人建设价值在过去两年间以每年49%的速度加速增长。例如,xAI的Colossus数据中心在2024年仅用122天就从废弃工厂变为全面运营的AI数据中心,并在7个月内从0达到20万GPU。
芯片行业的核心受益者:英伟达(NVIDIA)作为关键的AI资本支出受益者,其数据中心收入占全球数据中心资本支出的比重在不断上升,2024年已达25%及以上。Google TPU的估计销售额在2023-2024年间增长了116%达到89亿美元,亚马逊AWS Trainium的估计销售额在2024-2025年间增长了216%达到36亿美元。
开发者生态系统的爆发式增长
开发者数量激增:英伟达生态系统中的开发者数量在7年内增长了6倍,达到600万。Google生态系统中的Gemini开发者数量在一年内(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增长了5倍,达到700万。
API和Token处理量:Google每月处理的token数量在一年内增长了50倍,达到480万亿。微软Azure AI Foundry每季度处理的token数量同比增长了5倍。
开源模型活跃:开源模型的日益普及,如Meta的Llama系列模型下载量在8个月内增长了3.4倍,以及Hugging Face上AI模型数量的激增(2年内增长33倍)都反映了开发者社区的空前活跃。
AI在物理世界和各行业的快速渗透
物理智能体的崛起:AI正在推动“物理智能体”的兴起。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里程在33个月内增加了约100倍(截至2025年3月)。Waymo在旧金山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份额从零增长到27%(2023年8月至2025年4月)。
行业应用的拓展:AI正在快速渗透到汽车、卡车运输、建筑、国防(如Anduril)、农业(如Carbon Robotics的智能除草机)、采矿勘探(如KoBold Metals)和畜牧业(如Halter的智能放牧系统)等多个领域。
企业级应用普遍采用:从美国银行的Erica虚拟助手(截至2025年2月有超过20亿次互动) 到JP Morgan的AI现代化项目(2023-2025年间预计实现35%的价值增长),再到Kaiser Permanente的多模态环境AI Scribe(2023年10月启用) 和Yum! Brands的Byte by Yum!平台(2025年2月正式推出),企业对AI的采用优先级正在迅速提升。
教育、政府和研究领域的采纳: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AI加速”计划(2023年8月)、ChatGPT Gov(面向美国联邦机构,2025年1月)和各国推行的“主权AI”政策,以及FDA批准的AI医疗设备数量的快速增加,都显示了AI在这些领域的快速渗透。
对工作性质的根本性改变
就业结构变化:在美国IT行业,AI相关的工作岗位发布量在过去7年间(2018年1月至2025年4月)增长了448%,而非AI IT岗位则下降了9%。AI相关的工作名称在两年内(2022年第二季度至2024年第二季度)增长了200%。
企业内部AI采用:Shopify(2025年3月)和Duolingo(2025年4月)等公司已将“反射性AI使用”和“AI优先”作为企业文化和员工绩效评估的基准。
生产力提升:研究显示,AI对客户服务(+14%)和科学家(+297%)的工作效率有显著提升(2023年4月)。
“使用AI者取代未使用AI者”:英伟达CEO Jensen Huang在2025年5月指出,未来人们不会因为AI而失去工作,而是会被那些懂得利用AI的人取代。
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和地缘政治影响
国家间的“太空竞赛”:AI领域被比作一场“太空竞赛”,尤其是在中美之间,AI技术领导力可能带来地缘政治领导力。
中国AI的崛起:中国在AI领域展现出“快速关联性”。例如,DeepSeek R1(2025年1月)和阿里巴巴Qwen 2.5-Max(2025年1月)等模型在性能上正追赶美国领先模型,且训练成本更低。中国在开源模型发布数量方面也领先。
主权AI政策:各国正在像投资电力和互联网一样投资AI基础设施,推动“主权AI”政策,以控制本国的AI能力、数据和基础设施。
2023-2025年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且加速变革的时期。AI的每一次进步都迅速转化为实际应用和投资,重塑了各个行业、工作性质乃至全球竞争格局。这种“前所未有”的势头预示着AI正从一个新兴技术转变为类似电力或互联网的基础设施,驱动着新一轮的创新和增长。
相关阅读:
人工智能发展趋势(Trend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二、技术复利驱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
还有一份时间轴:人工智能趋势(Trends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发展时间轴
参考资料:https://www.bondcap.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