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6-21 00:23

AI时代,你的“审美”才是最贵的资产

作者:微信文章
引言

很多人以为,AI的出现会拉平专业人士和普通人的差距。但最近,我在用AI写短视频脚本时,却得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AI不仅没有消除专业的价值,反而让顶尖的专业能力变得更加稀缺和昂贵。

它正在毫不留情地筛选出两类人:一类是能驾驭AI的“玩家”,另一类是只能被AI“投喂”的普通用户。

一、内行用AI“点石成金”,外行只能“照本宣科”

同样是让AI写短视频脚本,结果却天差地别。

一个不熟悉短视频创作的人,可能会对AI说:“帮我写一个感人的亲情故事。” AI会给你一个“标准答案”——故事合格,但平庸。

而一个深谙此道的专业创作者,他的指令会是这样的:

“写一个关于母爱的短视频脚本,60秒。需要包含3个反转。开头3秒的‘钩子’要制造悬念,比如‘我妈瞒着我,在外面捡了2年垃圾’。中间需要有强烈的细节对比,例如母亲粗糙的手和为我买的新衣服。结尾的情绪价值要拉满,不要直接煽情,而是通过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来升华。”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未来的AI不是应该很聪明,不需要这么复杂的指令吗?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未来有一天,AI能够真正理解什么是“好内容”,仅凭简单的几句交谈,就能自动覆盖所有爆款元素,写出完美的脚本。

但现在,还不是那天。今天的AI,虽然知道一部分爆款理论,但在实际创作中还无法灵活应用。它就像一个拥有海量食材但厨艺不精的学徒,需要大厨(也就是你)在一旁指导:“盐放少一点,火候要再大一些”。

这种必不可少的“人为干预”,正是内行和外行在使用AI时,拉开差距的关键。专业人士能把自己的经验、方法论和对爆款的理解,“注入”给AI,让AI成为自己能力的延伸和放大器。而普通人,只能得到AI基于平均水平的“罐头内容”。

二、专业能力的“重心迁移”:从“做得对”到“想得美”

不过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AI正在重塑“专业”的定义。

过去的专业能力,是 “执行力”与“判断力”的结合体。顶尖的编剧,不仅要会写,更要懂戏剧结构和观众心理;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会画,更要懂构图、色彩和品牌策略。

在那个时代,“执行力”是入场的门票,而“判断力”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你必须先迈过“会做”的门槛,才有机会展示你“懂行”的深度。

而AI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在于:它正在让“执行力”这张门票变得极度廉价,甚至免费。

而现在,由于AI接管了大部分“执行”工作,专业性的天平开始向“审美力”和“判断力”倾斜。

你不再需要亲手写,但你需要一眼看出AI写的脚本好不好、潜力如何。

你不再需要亲手画,但你需要判断AI生成的设计图是否符合品牌调性、是否具有美感。

这种“审美力”,并非狭义的艺术品味,而是对一个领域好坏标准的深刻理解和判断力。它决定了你是在利用AI,还是在被AI同化。

当然,如果有一天AI能自我迭代,自动进化出顶级的审美,那将是另一套游戏规则。但在那之前,“审美”就是我们最坚固的护城河。

三、AI的“阿喀琉斯之踵”:滞后的知识库

AI目前还有一个明显的短板:知识的滞后性。

短视频平台的算法和用户偏好瞬息万变。这个月流行“反转剧情”,下个月可能就偏爱“沉浸式体验”。这些最新的、甚至有些是“只可意会”的行业信息,AI的知识库很难实时跟上。

虽然联网功能和一些高级研究工具(如Deep Research)正在试图弥补这一缺陷,但目前信息的整合、分析能力,尤其是对非公开信息的洞察,依然是人类专家的专属领地。你需要用自己最新的认知,去“校准”AI的输出。

写在最后:拥抱AI,深化专业

总而言之,AI不是削弱了专业,而是对“专业”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升级。它淘汰的,是那些只会重复性执行、缺乏深度思考和判断力的人。

对于每个领域的从业者来说,真正的挑战不是学不学AI,而是:

当AI为你铺好了高速公路后,你是否拥有自己的“导航系统”和明确的“目的地”?

不要担心被AI淘汰,而要思考如何成为那个能驾驭AI的“专业玩家”。因为你的经验、品味和洞察力,在AI时代,价值千金。
(坚持更新第1天,本文章由我提供想法和初始版本,AI优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时代,你的“审美”才是最贵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