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监理开发业务:现状与思考
作者:微信文章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AI)正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监理业务也不例外。AI技术的引入,为监理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行业变革的思考。
AI在监理业务中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在数据采集与分析方面,借助无人机、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AI能够实现施工现场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并通过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实时分析,精准识别裂缝、材料缺陷等问题,还能从各类文件中提取关键信息自动生成报告 ,大大节省人力与时间成本。预测性分析与风险管理也是AI的强项,它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历史和实时数据,提前预测项目可能出现的进度延误、成本超支等风险,帮助监理人员及时调整策略,避免损失。在安全监控领域,AI利用计算机视觉和物联网技术,24小时监控施工现场,识别危险行为和环境风险,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尽管AI在监理业务中前景广阔,但目前的应用现状却不容乐观。从技术应用层面来看,大型监理企业如中建集团、广联达等已开始尝试引入AI工具,用于质量检测和进度管理等方面。然而,中小型监理公司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大多还在观望,AI的普及率较低。在政策支持方面,“十四五”规划明确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住建部也发布纲要鼓励AI在智慧工地中的应用,部分地方政府还提供补贴支持AI试点项目,可政策的落地与推广还需要时间。
当前,AI在监理业务推广中面临着诸多挑战。监理行业从业人员多为传统工程背景,缺乏AI相关知识,职业培训体系滞后,高校相关课程也未普及,导致技术门槛限制了AI工具的使用,员工对新技术接受度低。许多中小型监理公司领导对AI技术认知不足,对投资回报率持怀疑态度,使得决策层缺乏推动AI项目立项的动力。建设项目涉及多方,数据格式不统一,数据整合难度大,影响了AI分析的效果,增加了整合成本。此外,AI工具的前期硬件和软件开发投入较大,而短期回报不明显,加上法规对AI应用规定不明确,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引入AI的意愿。
为推动AI在监理业务中的广泛应用,可采取分阶段实施策略。先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AI技术试点,积累经验,形成可复制的模式 。加大对监理从业人员的AI技术培训力度,提升其技术能力和对新技术的接受度。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发挥引导作用,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提供更多的扶持和激励措施,促进AI技术在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AI赋能监理业务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目前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突破技术与认知瓶颈,完善政策法规,AI必将为监理业务带来更高的效率、更精准的决策和更可靠的质量保障,推动监理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备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若存在信息不准确或需更新之处,欢迎告知,我们将及时核实修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