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6-15 09:37

芬兰AI学校开在零下3℃的北极圈!智能体当助教,学生用AI写作业...

作者:微信文章
说起芬兰,我们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躺平式教学,没有标准化考试,没有排名,孩子们快乐成长。

不过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芬兰学生的表现很好,并且芬兰学生成绩差异全球最小很小。

如今芬兰北部一个人口只有20万的小城里,有一所学校正在用AI重新定义教育。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AI遇上"佛系"教育

奥卢,这个名字你可能都没听过。




它位于芬兰北部,靠近北极圈,冬天零下几十度是家常便饭,一年有大半时间都被雪覆盖。



就在这个看似偏僻的小城里,有一所叫Ritaharju Future School的学校,正在做一件让全世界大家都侧目的事情。



<img   />
他们把AI智能体请进了课堂,不是当作老师的替代品,而是孩子们的教学伙伴。



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的反应和你可能一样:又是一个噱头吧,但深入了解后,我发现这里面的门道远比想象中有趣。


芬兰教育最让人羡慕的是什么?减负。

在国内,孩子们从幼儿园就开始超前学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排得满满当当。而在芬兰,特别是在Ritaharju这所学校,画风完全不一样。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这里没有固定的班级教室,孩子们可以根据学习任务在不同区域流动。想安静学,去角落的沙发区。需要讨论,大桌子随便坐。

甚至连墙都是可以打开的,两个班级随时可以合并成一个大的空间。



这里被称为"多功能社区中心",不只是学校,还是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甚至托儿所。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即使在零下几度的天气里,孩子们依然要出去活动。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每两节课就有一次课间活动,体育课更是风雨无阻,冬天滑雪,夏天定向越野,男女不分项目。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芬兰教育一贯的“自由、快乐”风嘛,没什么稀奇的。

但Ritaharju是芬兰第一批系统性引入AI智能体、并以此改变教学流程的“未来校园”。


学校与著名的奥卢大学合作,为孩子们引入了一个名叫MAI(元认知人工智能代理)的AI助教。

这个AI agent,性格有点怪,它从不直接给答案。

向它提问时,它会反问:“你觉得问题卡在哪里?”“为了解决它,你觉得第一步该做什么?”“你有没有试过从另一个角度思考?”

就像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数字灵魂,不断引导你进行元认知,也就是“对思考的思考”。



它不帮完成任务,只帮人更好地理解任务,激发孩子们自己找到答案。

并不是一个只会执行命令的工具,而是能帮我们理清思路、挑战惯性思维的陪练。

芬兰向来重视生活技能,木工、烹饪、理财都是必修课,他们坚信孩子不是考试机器。

Ritaharju把这个理念用AI进行了超级加倍。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过去这种项目制对老师的要求极高,老师得是全知全能的百科全书。

但现在老师的角色变了,不再是知识的源头,而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氛围营造者。

AI负责提供精准的知识和及时的反馈,老师有更多精力去观察孩子、激发好奇、组织协作。

当孩子在某个知识点上遇到困难时,MAI会及时介入,当他们表现出对某个领域的兴趣时,MAI会推荐相关的项目。



<img   />

<img   />

<img   />

<img   />

孩子们并没有因为AI的介入而变得懒惰,反而比以往更有探索欲了。因为他们不再是被动地被教,而是在主动地探索。

Ritaharju的另一个核心,是用设计思维来贯穿所有教学。

孩子们做项目,不照着模板抄,反而从真实的生活问题出发,头脑风暴,寻找解决方案,动手制作原型,然后不断测试、迭代、优化。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教育的温度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好奇:这样方式,真的有效果吗?

数据会说话。学生在测试中表现优异,阅读、数学、科学素养都很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也很高,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


但我觉得,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身上有一种特质:自信、好奇、善于合作,而且不怕犯错。



<img   />

<img   />

<img   />

<img   />

看到这里,国内的我们或许会陷入一种矛盾。一方面羡慕不已,另一方面又觉得“这不现实”。

我们常常把电子产品视为依赖,生怕孩子沉迷游戏。而在Ritaharju,电脑和网络是课堂上最常用的工具,用来查资料、写文档、做演示。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关键也不在于用不用,孩子们被教会如何使用科技去探索世界、解决问题时,电子产品的那点诱惑力,自然就相形见绌了。

当然,我们肯定没法照搬这个模式。

奥卢只有20万人口,没有那么大的生存压力,他们可以慢悠悠地生活,精耕细作。

小而美,本身就是一种优势。

但有些理念是可以参考的:比如给孩子更多的自信和驱动,比如让教学回归生活本身,比如用AI技术来辅助而不是替代思考。

或许我们也可以多一点对个体差异的宽容和欣赏。



干货时间

Ritaharju对AI智能体的应用还是很值得我们借鉴。

就像我们理想中人与AI的关系,AI负责处理繁杂的信息和重复的模拟,把人解放出来,专注于更高维度的创造、共情和决策。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今天的干货时间,就再给大家推荐@泡泡bing的这篇“BOSS需求!零基础AI Agent高效工作流设计指南”

帮助大家贯通工作流的搭建形式,并尝试思考为自己的工作搭建一些可用的 AI 智能体,或是提供构建的方法指引。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去看优设官网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觉得今天内容不错的话,欢迎关注点赞支持一波,每日用热点解锁AI知识~
Ritaharju的孩子们从小就在学习如何成为创作者,而不是执行者。

这种模式也没有要把孩子都培养成工程师或程序员,主要是想让他们明白:技术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而我有能力使用这些工具,靠自己的技能和创造力,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立足。

这种底层自信,或许比任何一份漂亮的成绩单都更重要,尤其是在AI时代。

模式也好,设计也罢,最怕的不是不会,而是只会一种。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芬兰AI学校开在零下3℃的北极圈!智能体当助教,学生用AI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