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6-5 16:49

AI时代需要学习外语吗?

作者:微信文章
写这个标题的文章可能有点过时了,去年chatgpt等AI工具刚出来的时候,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网上出现一种论调:现在是AI时代了,我们已经不需要学习外语了!

我对此种看法是嗤之以鼻。

我们该如何驳斥这种看法呢?

我想从何为人的角度来思考。人是由理性、感性和悟性三者组成的。理性为“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感性又称感觉或感情,悟性又称知性,哲学家康德以后悟性被置于理性和感性中间,是指将综合感觉、概念化及判断事物的能力(这是我根据日文翻译的,可能有更好的定义)。

Ai能够替代人类哪一些工作呢?数学公式计算,写某些代码,翻译某些文件等等这些工具,然而,即使这些工作可以被替代,但是,AI并不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即使它计算能力很强,但它需要输入各种“数据”,这些数据有些能被文字化,有些并不能被文字化。人有五官(眼鼻口耳皮肤)五感(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AI没有五官也没有五感。它可以模拟人类输入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但在感性(感觉)上,它输入不了嗅觉、味觉和触觉,比人类少了三个收集信息的渠道。

没有感觉(感性)决定了它绝不可能像人类那样有悟性——它只能综合两感,怎么能正确的综合收集来的信息,进而做概念化呢?

在感性和悟性上它都输给了人类,那么,它不可能有“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说,它没有理性。

我扯了这么多东西,其实就想说一句话,AI不是人类,它不具备感性、悟性和理性三性,它永远取代不了人类,它也永远取代不了翻译、教师、护工等职业。

说完这些,让我们思考学习外语的时候,学生从老师那边得到了什么?

学生不仅仅从老师那边得到知识,而且ta还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表扬、讽刺、鼓励等等,虽然老师的个人素质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但批评、表扬、讽刺、鼓励等行为是AI做不了的。

我利用过装有AI功能的学习外语软件,但我总觉得它冷冰冰的,毫无感情,我学着学着就腻了,最后干脆就卸载了。

学习外语的时候,我们还会从老师那边得到其他信息或情感,如老师个人的学习外语的经历啊,ta认识的某某可能为你提供学习外语后所能得到的实习机会、工作岗位之类的——这些没有人会输入AI工具里。

除此之外,身为语言学博士的我,再告诉你一个AI工具翻译不了的东西——语用。语言学可以细分出语音学、音系学、构词法、句法学等等研究领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而难以研究的领域——“语用学”,最后这个语用学研究的是“句子的言外之意和说话者的意图”,这种能力AI工具根本分析不了,所以替代人类也就无从谈起了。

试举几个小例子。

有个人被邀请参加聚餐。主人点了一桌饭菜。情形一,如果这个人喜欢这些饭菜,他把东西全吃完,说到:“我只吃美味的食物。”情形二,如果这个人不喜欢这些饭菜,他一筷子也没动,一口也没吃,他说:“我只吃美味的食物。”在这两种情形下,他说了同样的话,用AI翻译的话,结果肯定是一样的,但他想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我在日本京都市与日本老师和同学喝酒聊天,居酒屋的打工小妹过来说:“我可以把盘子撤了吗?”小妹这时候没有动手亲自撤盘子的样子,她弯下来跪着,自然地把两手放在大腿上。我们几个人见她毫无进一步行动的样子,马上意会了,她让我们自己把盘子递给她。小妹没有直接说:“把盘子递给我。”她只是做出那一系列动作,让我们“意会”“读空气”,这种“意会”“读空气”没能形成文字信息,所以根本不可能被翻译。

我在日本久了,有时候就想试试日本人的这种做法,于是,我回国尝试了一下。

前段时间,我坐火车出去,买了硬座(面对车厢交界处的过道),坐久了累了,就站在车厢的交界处。这时候有个推销东西的阿姨推着手推车挡在我前面,她手推车的前面正是我的座位。她问:“你买的是无座的吗?”“我有座位啊。”我盯着她手推车前的座位,一言不发。她看到我的目光所及之处马上明白了:“对不起,我挡你路了。”然后,她把手推车推开了。

这个例子也是翻译不出来的,只有在那种场景下的人才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

言而总之一句话,AI时代也需要学习外语,外语学习不可懈怠。

写到这里我想到还有其他理由,但现在不想写了。

欢迎各位读者补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时代需要学习外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