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法律与市场:3贸易政策的下一步走向
作者:微信文章5月28日,美国一家国际贸易法院作出裁决,认定特朗普政府在关税问题上越权,违反了1977年紧急状态法的授权。这一裁决直接挑战了前政府对几乎所有主要贸易伙伴征收的广泛关税。法院明确指出,总统无权征收那些原本已由法律设定用途的关税,虽然他仍保留通过其他渠道施加贸易限制的权限。
根据法院命令,政府必须在10天内叫停针对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的“解放日”关税,以及以“应对芬太尼危机”为名的征税措施。对此,政府方面已迅速提起上诉。
这场法律风波,不仅挑战了白宫的权力边界,也让人重新审视特朗普时期“美国优先”政策下对全球贸易规则的冲击。国际贸易法院此次判决,有可能掀起一连串新的不确定因素。对于白宫来说,关税曾是其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工具——无论是施压外国,还是在国内制造政治动能。因此,此次挫败显得尤为关键。
眼下的局面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将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法律上诉是否成功、总统将如何回应、以及国会是否愿意出手干预。对于企业和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又一轮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性正在逼近。
这项裁决要求政府暂停目前征收的大多数关税,包括全球10%的报复性税项和针对中、加、墨三国的“国家安全”关税。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仍拥有对部分商品加征关税的权限,特别是在钢铁、铝和汽车等关键领域。此外,裁决中也提到,依据1974年贸易法,总统仍可在150天内临时征收最高15%的关税。
政府已在裁决公布当天晚上提出上诉。由于案件事关重大且程序已启动迅速,预计审理过程将加快节奏。虽然美国最高法院过去在外交政策方面倾向尊重行政权力,但特朗普此前在处理移民驱逐案时对法官裁决的强硬抵制,已经引发外界对司法独立性的担忧。尤其是他频繁公开抨击联邦法官的行为,也为司法体系敲响了警钟。
市场方面的反应则更为复杂。在经历最初的冲击后,股市已逐渐回稳。与英国达成的贸易协议虽然并不完美,但为未来可能的协议提供了某种模糊参考。与此同时,4月份的关税收入创下160亿美元的纪录——在财政赤字扩张的背景下,成为为数不多的“利好”之一。然而,债市对总统政策的疑虑却在加深。
问题仍未真正解决。眼下的谈判桌上,欧洲和其他国家的代表面对的是一个立场多变、不可预测的对手。临时恢复部分关税将需要时间,也势必引发一轮新的政治游说大战。
描绘了自 1 月 20 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就职以来标准普尔 500 指数的表现的折线图。
当然,国会若愿意介入,也可以借机重新夺回部分贸易权力。毕竟,总统目前所拥有的广泛关税权,原本就是国会授权的产物。如果立法机构想要限制总统未来的动作,完全可以通过立法形式予以收回。事实上,目前已有七位共和党参议员签署提案,要求对新关税实施60天的审查期。也许,在行政与司法对峙的僵局中,由国会打破平衡才是更理想的出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