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等关税”下企业出海的再思考
作者:微信文章DONG WEI SHANG HAI
美国“对等关税”下企业出海的再思考
4月2日,美国总统川普在所谓的“解放日”宣布,对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征收10%到50%的对等关税,其中对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34%的高关税,加上之前征收的20%的关税,对我国的关税达到54%。之后双方层层加码,互相提高关税,我们对美方进口的商品加征125%的关税,美方对我方进口到美方的商品加征145%的关税。 同时,我国商务部先后将17家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将28家美方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并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目前,除了对我方征收145%的关税外,美方暂停对其他国家征收高关税90日,期间只征收10%的基础关税。5月13日,中美两国的高级贸易代表团在日内瓦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美方取消4月8日和9日对中方所加征的关税,执行4月2日宣布的10%的关税,暂停24%的关税。中方对美也执行10%的关税,暂停或者取消4月2日之后所加征的关税。双方后续还会就贸易关税继续进行谈判,如果90天内,不能就关税达成共识,川普扬言会进一步提升对我们的关税。
在此背景下,我国作为已经执行24年的“走出去”的企业出海战略决策该何去何从,值得企业及相关服务机构的探讨。本文首先回顾过往企业出海布局,然后介绍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出口目的国(地区)及美国贸易逆差来源国(地区)的情况,之后对川普“对等关税”政策出台的原因进行简要刨析,再对过往企业出海热门目的地是否继续热门做出分析;另外就企业出海目的地的新选择做出说明;最后就企业出海提出应对策略并做出结论。
ONE
以往企业出海布局简单回顾
图片源自网络
据商务部、外汇局统计,2024年,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592.7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为1,627.8亿美元)。其中,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1个国家和地区的9,40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10,244.5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为1,438.5亿美元)。 从区域看,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东南亚、中东、中亚、拉美等仍有较强吸引力;从行业看,先进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能源和资源、基础设施类投资仍是较热门领域。
根据2020年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所载数据,受中国企业青睐的前20位的投资目的国家(地区),除了居首位的中国香港,还有新加坡、越南、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美国、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印度。
在2010到2016年之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以美国、加拿大、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为主。2018年之后,经历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中国境外企业在拉美、亚洲的增速超迅猛,而在北美、大洋洲、欧洲、非洲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其中北美、欧洲于2022年止跌回升。对此,一个可能的解释是:2018年中美贸易战后出海的企业,多是为规避美国加征关税的制造型企业,其出海目的地一般是劳动力成本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如东南亚、拉美);而2022年后的出海企业并不限于此类,行业跨度更大,走出去意愿较2016年前更强烈,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也是其目标之一。
TWO
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目的国及
美国贸易逆差来源国之重合
图片源自网络
根据国际商业新闻的报道,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25.45万亿元;进口18.39万亿元;贸易顺差7.06万亿元。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前四名的是:东盟、欧盟、美国和韩国。
东盟,连续5年保持我们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们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与东盟的贸易额为6.99万亿人民币。在东盟十个成员国中,2024年,中国的前五大贸易伙伴依次为: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和新加坡。
对越南来说,中国是其最大的进口市场,进口金额1443亿美元,贸易逆差837亿美元;2024年,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达到212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自中国进口1014.63亿美元商品,对中国出口口1105.68亿美元,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为91.05亿美元。2024年,印尼对中国出口602.2亿美元,从中国进口716.275亿美元,贸易逆差为114.075亿美元。中泰2024年的双边贸易额为1339.82亿美元,从中国进口的金额为860.36亿美元,出口中国的金额为479.45亿美元,贸易逆差为380.91亿美元。 去年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1111.14亿美元,新加坡出口中国的金额为318.93亿美元,从中国进口792.2亿美元,贸易顺差为473.27亿美元。
中国与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贸易总值为5.59万亿元,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2.8%。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3.68万亿元;中国自欧盟进口1.92万亿元;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1.76万亿元,扩大14.2%。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中美贸易总值为4.9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1.2%。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3.73万亿元人民币, 自美国进口1.16万亿人民币元, 中国对美贸易顺差2.57万亿元人民币。韩国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韩贸易总值为2.33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外贸总值的5.3%。其中:中国对韩国出口1.04万亿元人民币, 自韩国进口1.29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2516.2亿元人民币。
如果按单个国别(地区)来分,美国则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24年中美贸易总额为6882.8亿美元,占我国贸易总额的11.17%,相较第二名韩国的5.32%可谓是遥遥领先。其中,我国对美出口额为5246.56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4.7%。 同时美国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我国对美贸易顺差为3610.32亿美元,占我国外贸顺差总额的36.4%。也就是说,我国外贸赚取的近万亿美元外汇收入中,有近四成都是从美国赚的。这里要考虑到我们通过第三国和美国进行的转口贸易的金额没有计算在里边。如果计算在内,金额应该相当可观。这是美国市场是我们在全世界最主要的贸易出口市场的原因,也是美国的高关税如果实施,对我们作为支柱产业的外贸能造成严重打击的原因。
再来看下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情况。2024年,美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总额为$5.3万亿美元,其中出口2.8万亿,进口$3.2万亿,贸易逆差$1.2万亿。 美国逆差的主要来源国或地区有15个,根据《华尔街见闻》的报道,这些国家及地区与贸易逆差额分别是:中国2,954亿美元、欧盟2,356亿美元、墨西哥1,718亿美元、越南1,235亿美元、中国台湾739亿美元、日本685亿美元、韩国660亿美元、加拿大642亿美元、印度457亿美元、泰国456亿美元、瑞士385亿美元、马来西亚248亿美元、印度尼西亚179亿美元、柬埔寨123亿美元和南非88亿美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的四大贸易伙伴与美国贸易逆差的来源国(地区)相重合,尤其是东盟的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泰国。
THREE
川普“对等关税”
及其出台的原因
图片源自网络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美国总统川普第一任期对华发动的贸易战。2018年川普在2018年3月22日签署备忘录时,宣称“中国偷窃美国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并根据美国国内法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关税,涉及商品总计估达600亿美元,以及设置其他贸易壁垒,旨在迫使中国改变其“不公平贸易行为”。美国指称这些行为导致扩大贸易逆差、强逼技术转移到中国。并先后对中国数千亿输美商品征收15%的关税。该做法被WTO裁决违法。
当地时间4月2日川普总统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让美国再次富有”(Make America Wealthy Again)记者会,宣布了这项预期影响巨大的关税措施。特朗普在演说中称,他将签署一项行政命令,并将关税计划形容为“经济独立的宣言”,他称这项计划将“让美国再次富裕”。他说这是一项对等关税政策。他所谓的对等关税,是指当前其他国家对美国征收的关税过高,而美国对其他国家征收的关税相对较低。通过对等关税川普打算拉平双方的税率差距。但他同时表示对等关税政策也有灵活性,他可能会给很多国家减免,但必须保证对等的原则。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曾表示,特朗普或将对等关税的重点放在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地。根据美国贸易部发布的消息以及相关解读,此次对等关税税率的计算方式为一国对美国出口额与从美国进口额之差除以对美的出口总额再除以2。以日本对等关税为例,用 2024 年美国对日本的 626 亿美元贸易逆差除以美国进口的1,358亿美元日本商品,得出白宫所说的日本征收的关税约为46%。这被用来计算特朗普政府对日本征收的 24% 的关税。
我们再来看看川普的对等关税重点涵盖的同时又是美国贸易逆差国(地区)的都有哪些。在4月3日公布的实施对等税率的国家有180多个,基准税率是10%,最高关税是50%。税率在40%到50%以内同时又是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或地区有两个,它们是柬埔寨49%和越南46%;税率在30%到40%以内也是对美贸易逆差国家或地区的有六个,分别是:南非30%,印尼32%,中国34%和中国台湾地区32%,泰国36%和瑞士31%。税率在20%到30%同时又是美贸易逆差国或地区的有五个,分别是:欧盟 20%,日本24%,韩国25%,马来西亚24%,印度26%。加拿大和墨西哥因受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协议的规制,免于受该对等关税的约束。
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虽不是美国的贸易逆差国,但是美国对塞尔维亚征收的税率是37%,匈牙利属于欧盟被征收20%的关税。这两个国家和法国一起被称为中国在欧洲的桥头堡。
川普这次的关税政策在世界多地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人们不禁要问,川普出台“对等关税”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一是,本次关税政策的根源是美国社会的高度分化及不平等的加剧。始于上世纪80年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让跨国企业和资本阶层在全球贸易中获得巨大收益,但大量传统产业工人、中低收入群体并未能从全球化红利中获益,反而面临就业岗位外流、实际收入下降的境遇。不满全球化的选民群体更加庞大。愈演愈烈的社会分裂与民粹情绪,推动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出台。二是,美国单极霸权逐步衰落的事实使其难以接受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试图借助贸易保护措施重塑以其为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近年来,中国、欧盟等经济体快速崛起,对美国科技、金融和制造业领域造成一定的挑战。为了段挽回其全球经济主导地位,希望通过提高关税壁垒来遏制对手,重建其经济霸权。
那么,川普实施所谓的对等关税是否有法律依据?答案是肯定的。川普在首个任期内对华加征关税主要是援引《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和《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等法案,需要由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委员会或贸易代表办公室启动所谓的贸易调查,然后再根据调查结果加征关税;从总统提出加征关税的建议到落地实施往往需时数月。然而,特朗普此次援引美国国内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无需进行调查便可立即对外开征关税。
川普通过这两次关税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一是通过加税使得美国政府能通增加税收。二是通过加征关税逼迫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出去,造成制造业的空心化。 三是通过抬高中国制造业转移到的国家也就是和中国贸易频繁的国家的关税, 进一步迫使这些制造业回流到美国,从而实现川普口口声声所说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其结果是, 无论是直接进口还是通过第三国进口,来自中国的进口成本将大大提高。纽约时报中文网4月7日在描述这一情形时文章的标题采用了《特朗普关闭了中国商品进入美国的前门,也堵住了后门》。
FOUR
曾经的热门可能不再是
制造业出海的理想目的地
图片源自网络
众所周知,近些年制造类企业出海的热门选择是东南亚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金砖国家的南非、巴西以及欧洲的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等国家,主要是通过这些国家进行再加工生产或者组装,然后出口到美国和欧盟国家,以规避美国对我们的制裁和高关税以及打入欧盟市场。然而,依照川普的“对等关税”对我们以及我们主要的贸易伙伴最终实施的税率,如果和这些国家的税率低于美国和我们的,但高于其他我们主要的贸易国而这些贸易国又不是美国的主要贸易逆差来源地,那么那么出海这些国家就可能不是最优选择。换句话说,企业过往出海的热门国家比如越南、柬埔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塞尔维亚等,可能不再是最佳目的地了。
以越南为例,越南被视为美国与中国贸易战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川普在第一任期内对华发动贸易战,一些国内企业为降低风险,将部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国家。这其中,越南被视为美国与中国贸易战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目前越南是对美贸易顺差第四大的经济体,仅次于中国、墨西哥和欧盟。虽然整个东南亚地区都从中美贸易战中获益,但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中国,以及对商业友好的政策和激励措施,没有哪个国家在吸引投资方面像越南那样成功。2023年,越南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达382.3亿美元。
中国是越南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越南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越双边贸易额2606.5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其中,中国出口额1618.9亿美元。从投资合作看,越南是中国在海外重要的投资目的地。2024年1到8月,中国企业对越南直接投资19.7亿美元,保持较快增长。另据越方统计,2023年中方对越直接投资金额为44.7亿美元,截至2023年年底,中方对越直接投资存量278.18亿美元。
越南计划通过RCEP、CPTPP与美越零关税的叠加优势,打造中国企业“对美出口桥头堡”。2024年越南对美出口额达1420亿美元,占其总出口的40%,若零关税落地,可吸引更多中企将组装环节迁至越南,再利用原产地规则规避美国对华关税。2023年经越南转口的中国商品价值达340亿美元,涉及光伏组件、家用电器等敏感领域。美国要求越南实施三项严控:本地化率提升至40%、关键零部件本土化、建立电子原产地追踪系统。此举与墨西哥对华钢铝“镜像关税”策略一脉相承,旨在压缩中企利润空间,迫使其彻底转移产能。
据媒体报道,4月4日越南总理和川普通电话,表示越南可以把美国货物进口的关税调整到零,同时希望美国也能给予同等关税,等来的结果是川普对包括越南在内所有实施对等关税的国家暂停关税90天,但目前按10%的基础税率进行征收。 最终税率是多少目前还不得而知。
这样说来,即使九十天后,东南亚国家的关税有所降低但幅度如果不算悬殊,那么东南亚国家就可能不再是规避美国高关税的理想选择了。那么问题来了,今后企业要回流到国内还是继续出海,抑或寻找新的出海目的地?
答案是肯定的,出海还得继续。这主要是因为:一、即使最后对我们的关税得以降低但相比较其他国家大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国内企业但凡需要规避高关税就还是有出海的必要。二、对产品无需出口到美国的企业,因为内卷,海外市场对其仍有巨大的吸引力。三、企业走出去一直都是我们的国家战略,配合“一带一路”的国策,企业出海仍旧受到国家鼓励和政策支持。就是改变也不是一时半时能解决的问题。 那么关键问题是出海到哪里才能达到规避高关税的目的。
FIVE
企业出海的可能选择
图片源自网络
对于目前关税不明朗的前提下,企业出海尤其是制造业的选择,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关注那些和美国的关税低于我们和美国的关税但高于其他我们主要的贸易国而这些贸易国又不是美国的主要贸易逆差来源地的国家,那么出海这些国家就不是最优选择。企业需要选择其他国家和地区。二是,如果这些国家与美国的关税同时低于我们其他贸易国与美国和我们与美国的关税,那么这些国家则仍旧是我们企业出海较好的选择。
对于第一种可能性,可能的应对方案如下:
首先,考虑以下对等关税较低的地区(括号中的数字是对等关税税率):
(1)拉丁美洲的国家(地区),包括巴西、秘鲁、委内瑞拉、阿根廷、墨西哥、安提瓜和巴布达(10%)等。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直接投资存量达5,962亿美元,较2013年末翻了近7倍。拉美成为继亚洲之后中国对外投资的第二大目的地,而中国则是欧、美之外拉美外资的第三大来源地。目前,中资在拉美设立的境外企业已经超过2,500家,占到了中国境外企业总量的6%,遍及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巴西、墨西哥、秘鲁、智利、厄瓜多尔、委内瑞拉、阿根廷等32个拉美地区经济体。
中国在基础设施、制造业、新能源、数字技术等领域有技术及产能优势,能够在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通过投资合作为拉美国家的经济转型与再工业化提供支持,这契合了拉美国家吸引外资、提振经济的需求。
以秘鲁为例,其一,秘鲁以其开放的姿态吸引了中国企业的目光。秘鲁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态度更为积极主动。中国连续10年成为秘鲁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秘鲁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投资对象国 ,目前有超过170家中资企业活跃在秘鲁多个行业,投资存量约300亿美元。
其二,秘鲁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港口扩建计划,尤其是其连接上海的新港口,为中秘贸易往来提供了极大便利。据《金融时报》报道,一家中国医疗用品制造商已在秘鲁拓展业务。秘鲁与美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也为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开辟了新通道。
但,秘鲁的风险在于,其基础设施建设仍有提升空间,市场环境和政策稳定性也存在一定潜在风险。中国企业在秘鲁投资,需要应对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以及当地社会和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
(2)非洲:我国以往的投资目的地中被美征收较低关税的摩洛哥(10%)、坦桑尼亚(10%)、埃及(10%)、肯尼亚(10%)、乌干达(10%)、加纳 (10%);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之前中企到墨西哥建厂,是基于美墨之间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即便是未符合USMCA原产地规则的汽车产品,关税税率也不得超过2018年8月1日的水平(即2.5%)。但现在川普宣布将对全球出口到美国包括产自墨西哥的汽车征收25%的关税,那么中企汽车制造业再在墨西哥设厂制造汽车,通过墨西哥出口到美国规避关税的做法就没有意义了。同理,国内企业出海热门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南非等也是美国主要的贸易逆差国,如果美国提高对原产自这些地方的产品加征高额税负,那么企业出海策略如何继续落实呢?
其次,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力争市场多元化。
其一,继续开拓新兴市场,如东南亚、拉美、中东、非洲和中亚等地区,这些市场消费潜力大。
其二,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降低关税壁垒,拓展东盟市场。各成员之间以关税减让、10年内降至零关税的承诺为主。 2024年,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6.99万亿元,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9%。其中,对东盟出口5865.2亿美元,进口3958.1亿美元。 在货物贸易方面,RCEP规定各成员将在十年内取消90%以上货物的关税,其中主要产品在协议生效时关税税至零。RCEP采用“原产地累积原则”,即单一产品可在RCEP成员间累积价值以满足最终出口产品增值40%的原产地标准,从而享受到优惠关税。在服务贸易和投资方面,RCEP规定缔约各方取消服务贸易的各种限制,比如市场准入承诺表、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当地存在、国内法规等规则、采用负面清单方式进行市场准入等。所以和其他十四成员国的贸易的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其三,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等方式进入新兴经济体市场。
最后,做到供应链本地化,规避关税壁垒。之前企业在墨西哥、越南、印度和泰国等国家建厂,利用当地与美国之间的低关税或自由贸易协定(如美墨加协定USMCA)进入美国市场。现在川普提高关税的操作,使得此类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要将产业链和生产车间搬到其他税收较低的国家或者直接搬到美国境内生产经营,起到规避关税的作用。但在美国境内设厂无可避免生产成本会随之上升。例如,生产高尔夫球车的浙江车企涛涛车业为了规避针对高尔夫球车征收的478%的关税而将供应链转移到越南,将车企搬迁到美国德州,并于2024年10月5日建厂生产电动高尔夫球车。因为该产业严重依赖美国市场,所以企业无奈背负较高运营和人工成本,在当地经营。所以,对于制造类企业,如果产品依赖于美国市场,可以参照涛涛车业的做法,将零部件供应链搬迁到关税较低的地区,然后在美国设厂进行组装。
这里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对进入到美国的商品,需要通过和符合美国海关对产品原产地的认定。对原产地的认定涉及到所征收的关税的高低。美国海关通常所采用的认定标准有两个:一是“完全获得”标准 (Rules of Origin), 适用于生长、生产或制造过程都在一个特定国家的商品,该国家就是商品的原产地。另一个是“实质性变更”标准,指的是产品名称、特征、用途的改变标准。“实质性变更”标准建立的基础是美国最高法院对Anhewser Bush Brewing Association v. US一案的判决,该判决确认了产品经过加工后“成为具有独立名称、特征和用途的不同新物品”时, 就算是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但对于具体哪些情形下会构成实质性的转变可能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对“实质性变更”标准的救济措施,就是对产品进行原产地的“预裁定”,以此提前判断输美产品原产地。 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仅仅依靠改变产品的组装地,甚至依以往的“实质性”改变标准重构供应链可能无法规避原产地的认定,导致企业承受较高的关税惩罚。
SIX
结 论
面对川普的“对等关税”,中国企业需出海需要合理选择出海目的地,学习和了解出海的税务和合规风险,增强企业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成本和效益兼顾,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END >>>
供稿:兰江律师
排版:穆施琪
律师简介:
兰江
权益合伙人、专职律师
兰江律师在美生活、工作多年,曾于美国及境内知名律师事务所执业;兰江律师在私人财富管理、证券、跨境投资等非诉讼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服务、合作过的客户包括:黑石资本、AIG 保险、 黑石资本、凯雷资本、陆金所金融等。
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成立于 2002年,经过22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其业务领域涵盖刑事辩护、民商事诉讼与仲裁、银行保险、股权投资、资本市场、企业改制、政府法律顾问、知识产权、建筑与房地产、破产清算、国际贸易与投资、公益法律援助等诸多方面。
东卫秉承“学院派”风格,2024年揭牌成立了东卫刑事研究院、东卫民商研究院、刑事业务研究中心、刑民交叉业务研究中心、公司与并购重组业务研究中心、建设工程与不动产业务研究中心、金融业务研究中心、证券与投资基金业务研究中心、破产重整与清算业务研究中心、婚姻家事与家族财富管理业务研究中心、知识产权业务研究中心、环境与资源业务研究中心、劳动与人力资源业务研究中心、特殊资产暨重大执行案件业务研究中心、合规与风控业务
目前,东卫共有北京总部和上海、天津、重庆、广州、南京、杭州、长沙、成都、兰州、太原、武汉、贵阳、西安、青岛、洋浦、海口、昆明、济南、石家庄、厦门、深圳等20余家分所,并在洛杉矶设立了办公室,总分所人数逾1200人,已成为一家专业齐全、服务优质、极具口碑的综合性大型律所。
东卫荣誉
北京市律师行业先进律师事务所党组织
律所卓越品牌影响力
中国律所品牌价值100强
北京商务服务业创新品牌100强
全国工商联法律维权服务中心律师团成员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企业合规评价建设单位
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法律定点服务单位
全国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
北京榜样·十大律师楷模
北京市优秀律师
三八红旗奖章
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
“今日头条”年度最佳合作律所
中国优秀知识产权律师榜TOP50
北京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优秀团队
中国房地产业营销协会副会长单位
《中国版权》理事会理事单位
助力金融风险防范机构
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优秀律师
北京市百名优秀刑辩律师ALB十五佳
两大研究院、17个业务中心
东卫民商研究院东卫刑事研究院
全国刑事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金融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刑民交叉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涉外法律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合规与风控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环境与资源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建设工程与不动产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诉讼/仲裁/调解多元争议解决中心
全国婚姻家事与家族财富管理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知识产权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公司与并购重组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证券与投资基金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破产重整与清算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行政与政府顾问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劳动与人力资源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互联网与数字经济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特殊资产暨重大执行案件业务研究中心
分支机构
联系我们
人才引进:
021-64033068
联系邮箱:
dongweishanghai@dongweilawyer.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