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AI进行限制性和设计性使用将是未来常态——看上海一中学的AI使用规范1
作者:微信文章我在《对AI进行限制性和设计性使用将是未来常态——看罗老师专访赫拉利》提到,赫拉利谈到AI的迅速发展,指出AI不仅是工具,更是自主决策的代理(其实人类还没有使用这么高级级别智能代理的经验,这次的技术革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他警告说,未来可能会出现由AI主导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其实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由AI主导的教育也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问题。
伴随AI技术逐渐渗透到教育场景中:老师用它快速生成教案(或者利用它深度创新),学生用它辅助学习(或者替写作业),但随之而来的争议也不少——AI会让教师变“懒”吗?(如何让机器智能变成教育智能?)AI会让学生变傻吗?(如何利用智能AI让自己变聪明?)AI会助长学术不端吗?(如何界定抄袭和协作的边界?)我预计对AI进行限制性和设计性使用将是未来常态。这是我让deepseek帮助生成的表格。你可以理解限制性使用是底线,再往下是不可以触碰的红线,而设计性使用时往上,有广阔的未来可能性!
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给出了一份自己的回答:教育教学中使用AI的15个原则 之场景一:全流程AI辅助其实我有时候在想,真的有必要在教育教学全流程AI辅助吗?他对全流程AI辅助的界定是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AI技术深度参与内容生成、任务执行和结果输出。他给出的四个原则,其中原则三明确指出不能再教学全流程过度依赖AI技术。我认为这个原则和这个标题有点矛盾,既然规定不能全流程依赖AI,那么标题就改成辅助性使用AI,和其他三个并列(借鉴性使用AI,矫正性使用AI和探究式使用AI)目前有一种要么不用AI,一旦用AI 就要求教师全流程使用的激进倾向。这种观点的离谱程度可想而知。
原则1:学校支持师生在合理范围内使用AI技术,提升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确保透明性、可解释性和数据安全。
原则2:学校有限支持AI技术在教学设计、内容生成和课堂互动中的应用,但强调师生需掌握主导权,避免过度依赖AI。
原则3:学校强调不能在教学全流程中过度依赖AI技术,尤其是在可能削弱教师主导作用或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下使用。
原则4:学校禁止完全依赖AI替代教师的核心职能,以及利用AI生成虚假、不当或误导性内容的行为。
公众号:新校长传媒上海一学校出台“AI使用规范”,明确4类场景、15个原则丨头条补充说明原则一之什么是“合理范围”?
边界1:效率工具 ≠ 替代人脑
✅ 正确示范:
语文老师用AI5分钟批改50篇作文的错别字,省下时间逐一点评写作逻辑。
学生用AI口语软件纠正发音,但演讲稿必须独立撰写。
❌ 越界预警:
教师直接使用AI生成期末评语模板,不补充个性化观察。
学生用AI一键生成数学解题过程,跳过独立思考环节。
边界2:数据能用 ≠ 随便乱用
敏感禁区清单:学生家庭住址、心理健康测评结果、考试成绩排名。
合规操作:使用教育局备案的AI学习平台(如XX智慧课堂),禁用来路不明的国外AI工具。
边界3:技术无罪 ≠ 滥用无罪
物理老师用AI模拟天体运动动画辅助教学 ✔️
教师要求AI生成“李白智能体来讲自己写诗经验”的定性结论 ✖️
补充说明原则一之什么是“透明性/可解释性”赫拉利强调,我们和AI是完全不同的智能类型,因此,当我们想AI征求意见和解决方案时,必须要求他思考过程全显示,并且对其最终决策给出合理的有利于人类的解释,如果这两条无法保证,那么对AI的决策是不能采纳的,因为人类将失去这件事的参与权。我们若大量采用这样的AI将会使人类被排除在关乎未来的核心决策层之外,对教育也是如此,我们需要知道AI介入了哪些教学环节,参与了哪些教育决策,过程是否透明、公正和可解释,否则,人将无法把控教育的方向。
🔍 自查清单:
我能理解AI所谓的智能吗?
学生能否分辨海量资源中哪些内容来自AI生成?
如果AI给出错误答案,我能否解释问题出在数据还是算法?
如果AI给出我不满意的答案,我能够引领它逐步找到相对满意的答案。
📚 课堂实践案例:
某初中英语组引入AI作文评分系统时,专门开设“AI评分揭秘课”:
展示AI如何识别语法错误
对比AI评分与教师评分的差异(如AI无法识别“一些特殊隐喻”)
学生亲手给AI的评语写“反评语”(锻炼孩子审慎使用AI的能力)
补充说明原则一之什么是数据安全:每个老师都该知道的“数字防护网”
🚨 高危场景预警:
把班级花名册上传到AI生成运动会方案
用AI智能手环收集学生午休心率数据并存档
早期发现那些不愿意社交,总是和AI聊天的孩子(不要给AI说真实的家庭成员信息)
💡 关键认知升级:
“合理使用AI”不是限制创新,而是让技术精准服务于教育本质——
当AI帮我们扛住60%的机械劳动,教师才能腾出手来做机器做不到的事:
👉 捕捉学生解题时突然发亮的眼神
👉 在作文批改页脚画一个加油的卡通小人
👉 根据课堂即时生成100个为什么调整教学节奏
讨论:你在使用AI时遇到过两难的问题吗?欢迎分享你的应对经验!开启新对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