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教|共探教学新未来——我校第三期AI智教中心研讨分享会顺利举行
作者:微信文章AI智教
共探教学新未来
我校第三期AI智教中心研讨分享会顺利举行
4月10日,我校成功开展了第三期AI智教中心研讨分享会,本次活动聚焦 AI 智能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径。本次研讨会由教研处副主任孔坚进主持,我校AI智教中心的 13 名成员和桥头镇第三小学智教团队参与。
在高效的研讨氛围中,四位主讲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AI技术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他们展示了如何利用AI工具优化课堂设计、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为教师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启发。这些分享不仅展现了AI技术在教学中的潜力,也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英语课堂的AI智能应用
陈浩楠老师分享
陈浩楠老师在AI赋能英语课堂中展现了创新实践:她通过deepseek和kimi等AI工具设计早读辅助工具和单词记忆游戏,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陈老师还探索AI数字人与动画视频的潜力,面对技术挑战,持续优化工具,强调AI工具选择需以适用性为核心,将AI技术转化为高效教学手段。
体育课堂的AI精准评估
张熙老师分享
张熙老师结合气排球教学案例,指出传统体育训练存在动作评估不全面、纠错滞后及数据记录低效等问题,指出AI技术可通过自动动作评分、实时反馈和课后数据分析精准评估学生表现,并生成个性化体育训练方案。他重点说明基于视频分析的动作纠错工具与智能教案生成系统,既能辅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又能通过个性化训练提升学生体能。
道法课堂的AI情境模拟
郭彩霞老师分享
郭彩霞老师分享了AI教学工具的实践应用,重点解析DeepSeek、豆包、即梦、Kimi四大工具功能:DeepSeek支持智能教案生成与跨平台联动,可快速生成个性化教学方案;豆包聚焦AI智能体对话与多媒体创作,助力课堂场景构建;即梦实现图文影音智能转化,赋予教材人物动态表现力;Kimi强化文本处理与课件自动生成。她指出需辩证看待AI教学价值,倡导"AI初稿+人工优化"的协同模式,平衡技术辅助与教师主导地位,推动教学提质增效。
信息课堂的AI算法优化
叶金花老师分享
叶金花老师结合信息科技课程升级背景,重点分享了AI与课堂的深度融合实践:运用Deepseek、文心一言等生成式工具辅助学生创作网页代码及视频脚本,例如在《网页设计》单元中,学生输入自然语言需求后优化AI生成的HTML模板;同时引入虚拟仿真平台开展DNS欺骗攻击模拟、直播网络搭建等网络攻防实验,将数据加密等抽象理论转化为可视化互动场景,通过AI技术赋能教学场景创新,助力学生实践能力与数字思维培养。
在四位老师的案例分享后,孔坚进副主任肯定了四位发言人在AI教研领域的悉心探索。同时孔主任围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阐释了AI技术的教育应用方向:AI应深度融入教学过程,通过追踪学习轨迹、分析过程性数据,逐步构建动态评价体系,为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他强调,教师需转变角色定位,在课程设计、作业批阅等环节与AI形成协同效应。孔主任特别指出,AI应用的核心目标是重构学生深度学习方式,既要积极探索免费AI工具在教学效率提升中的潜力,也需警惕技术滥用风险,始终坚守“技术服务育人”的根本原则,推动教育向精准化与人性化协同发展。
此次研讨分享会是我校AI智教暨跨学科教研中心的例行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教师们对AI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探索热情。通过本次交流,教师们对AI工具的创新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未来教学实践提供了更多思路。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AI技术将为教师赋能,助力教育质量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作为学校教研核心平台,我校的樵众学院持续通过系列AI培训项目,深化教师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教学场景智能化转型,为构建“技术赋能育人”的教育生态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 | 陈浩楠
出品 | 学校品宣中心
初审 | 孔坚进
复审 | 钟 玮
终审 | 黄炳容
往期回顾
1教研交流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