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餐饮SaaS后会怎样呢
作者:微信文章2025年的餐饮市场呈现出“暖春”与“寒流”并存的局面。一方面,消费回暖推动行业收入突破6万亿元大关,下沉市场爆发和政策减负为连锁品牌扩张注入新动能;另一方面,中小商家陷入“既要抓菜品,又要卷运营”的困境,数字化能力不足导致人效低下、食材损耗率居高不下,仅21.4%的中小企业能有效应用工具。
餐饮行业现在如何
01
市场回暖
2025 年,中国餐饮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预计市场规模会突破 6.2 万亿元。这背后可不简单,消费回暖的同时,场景也在不断升级。社区食堂、露营餐饮、预制菜自提站等新的消费场景纷纷冒头,县域市场的 “早餐 + 下午茶 + 夜宵” 全时段经营模式也越来越普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5 年餐饮业单店坪效同比提高了 12%,县域餐饮贡献了超过 40% 的增量,可见下沉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02
政策红利
政策方面,也在为餐饮行业助力。中小餐饮企业迎来了好消息,增值税率降到了 1%,社保补贴还在延续,一家店一年平均能节省 3 万多成本。中央财政更是大手笔,3 年投入 500 亿元用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冷链物流补贴能覆盖 60% 的设备采购成本。连锁品牌瞅准机会加速下沉,像蜜雪冰城靠着 “乡镇卫星店 + 县域中央厨房” 模式,90% 的县级市场都有它的身影,单店日均出杯量能到 800 多杯;华莱士通过供应链本地化,把县域门店食材成本压到了营收的 28%,比行业平均水平低 7 个百分点。
03
乡镇市场爆单
乡镇消费升级催生出 “品质化性价比” 的新赛道,不少地方品牌靠模式创新实现了爆发。就拿长沙的 “红灯记酸汤火锅” 来说,它以 “火锅 + 小吃 + 甜品” 集合店的模式进入县域市场。68 元的套餐,里面有火锅,还有 6 种小吃,甜品还能自助,打破了下沉市场 “低价低质” 的固有印象。“明档厨房 + 自助取餐” 的设计,让翻台率达到了 4.2 次 / 天,单店一天排队最多能有 126 桌。中央厨房能覆盖半径 150 公里内的 20 家门店,食材标准化率超 80%,新店 3 个月就能回本。
但为什么餐饮saas却面临压力
如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 年真正通过电子商务进行采购或销售的餐饮企业,仅仅只有 21.4%,连制造业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这就说明,在数字化转型这条路上,餐饮行业尤其是中小商家,还面临着不小的难题。
首先,国内PaaS平台在行业解决方案深度上仍落后于国际市场,导致SaaS企业在定制化开发时面临高成本压力。例如,餐饮企业需要将点餐、供应链、财务系统打通,但不同模块的技术接口标准不统一,实施周期长且维护成本高。而且很多老板对数字化有误解,67% 的人觉得数字化就是买一套复杂的 ERP 系统,却不知道小程序这些轻量化工具更好用。
其次,当前餐饮SaaS企业普遍面临造血能力不足的问题。行业收入主要依赖软件销售与订阅费用,但中国餐饮企业(尤其是中小商家)付费意愿低,2024年餐饮SaaS渗透率仅为15%左右,远低于美国70%的水平。
最后,流量方面也不好办,一方面被外卖平台 “抽血”,头部平台抽成率从 2020 年的 18% 涨到 2025 年的 25%,商家净利润率被压到只有 5% - 8%;另一方面,私域运营又不行,只有 12% 的中小商家建立了会员体系,而且会员复购率还不到 20%,主要就是因为不会分析用户喜好,促销手段也太单一。
但为什么餐饮saas却面临压力
如今,不少大公司已敏锐捕捉到AI的巨大潜力,积极将其融入业务进行试点。麦当劳收购Dynamic Yield,借助其AI技术,深入分析天气、商圈人流数据,动态调整菜单推荐,还能依据天气、时段以及顾客历史订单等数据,精准优化备货量,在加拿大试点门店中,Dynamic Yield系统助力客单价提升了16%。海底捞打造的智慧餐厅系统集成IKMS(智能厨房管理系统),通过RFID技术实时追踪食材库存,库存不足时自动触发补货订单,库存周转天数大幅缩短至3天,在成都试点门店,AI依据火锅底料消耗速度精准预测高峰期需求,备货准确率提升至95% ,极大提升了运营效率。
最后,流量方面也不好办,一方面被外卖平台 “抽血”,头部平台抽成率从 2020 年的 18% 涨到 2025 年的 25%,商家净利润率被压到只有 5% - 8%;另一方面,私域运营又不行,只有 12% 的中小商家建立了会员体系,而且会员复购率还不到 20%,主要就是因为不会分析用户喜好,促销手段也太单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