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德国知事 于 2020-8-21 06:46 编辑... Vickimarina 发表于 2020-6-17 16:51
键盘一敲,Argument不够用了就使劲往阶级上扯,任何无法论证的论点只要抛出“我见多了”,“阶级不同自然 ...
你既然说不是在抬杠,我就给你讲讲我的经历。我2000年带着马克来的德国柏林。我当年用的调料都是自己带过来的,下飞机被安排到了宿舍,那满屋子的调料味儿,我现在都记得。当时柏林的亚洲超市就Kadewe附近的一个荣立,不过我们根本不敢光顾,除了买醋酱油,其它的东西完全买不起。当时住的是一个四人WG,住宿费用是每个床位200马克,我和另外一个女生在一个房间里。后来发现其实400马克都可以租到一整套公寓了,就和另外一起来的其他几个女孩子找更便宜的房子合租。伙食上也是以省为主,我当年吃的最多的就是土豆洋葱炒酸菜,因为这几样是超市最便宜的东西。那个年头看着一根一马克的黄瓜都买不起。因为肉比较贵,所以一个礼拜会有一顿到两顿炒菜的时候加上肉。这种菜谱吃了大概半年,后边才慢慢有了西红柿罐头炒鸡蛋之类的,总之什么便宜吃什么。来德国的头一两年里,我是没怎么吃过零食的。保险一个月30多,给家里打电话要买长途卡,一个礼拜打一次,站在电话亭里拨长长的数字和号码,拨错一个就重来。临到延签的时候,大家提前互相周转一下,过几天打出水单看不到是新到账的钱就OK了。最初来的那年是不能上网的,自己没电脑,宿舍里也没网线,上网的话去市中心的网吧,裤裆大街上,一家橙色的门脸,超级大,当年是新开的,911以后,门口还有保安,因为夜里上网收费便宜,我们几个中国人就周末吃好晚饭,结伴去市中心上网,天亮以后回家。那是当年唯一有机会用QQ和上校友录的地方,网吧出现以后,长途卡用的就少了。总之七七八八算下来,一个月的生活费三百到四百马克。语言期间打过黑工,扫楼梯,柏林那种老楼,没电梯,先是扫一遍,然后提着水到顶楼,一层层拖地拖下来。最后再提一桶水到顶楼,把楼梯扶手一层层擦下来,一天是几十马克,具体几十想不起来了。过了语言考试,拿到大学通知书就可以打工了。做过的工作有打扫卫生,流水线,后来德语好了,就去餐馆端盘子了,餐馆打工的好处就是包吃还能练德语,如果哪天生意特别好,老板也会分点点小费。HIWI的工作我没做过。至于你说的Fa,在我来德国的开始几年里是基本没什么交集的,正规的打工有工资单,黑工就是现金。我是来德国十几个月以后开始不再花家里的钱的。还有什么我遗忘的吗?欢迎当年的老人来补充。 我2002年夏来的,当时的德国这么说吧,超级排外,移民局劳工局都超级卡人,大学Diplom淘汰率超级高,
读语言的一般都是拿的语言签证,不允许打工,可能后面有所谓的sprache+studium的可以打工的签证吧,但我当时没!听!说!过!
HIWI当然有,但是当年中国不像现在这么富裕,能做hiwi的都是高年级学霸学长才有机会。刚来德国,还在读语言,做HIWI?根本不!可!能! 我也觉得这个事情疑点很多。她父母说她大三来德国,然后读了两年语言班和一年预科。语言读了那么长时间有可能是因为一直在打工,但是本科大三是没有必要读预科的,不理解为什么要浪费一年的时间。
在慕尼黑当教授这一点网上很多人查了,并不属实。而且这么短短十几年从语言班到文科类教授太玄幻了……
而且事实上15年的时候网上就出现过寻人的微博了,名字相同,当时就是说留德17年,5年过去了,还是17年,这个…… 本帖最后由 ari 于 2020-6-18 09:20 编辑
Vickimarina 发表于 2020-6-17 16:02
新闻里曹父说七八万里机票占了大头,她读了2年语言,再上了1年预科,最后才入学大学。20年前的语言签如何 ...
最烦你种出了国两年就开始装逼得。
不懂你就虚心问,2000年左右中国留学生是什么情况能轮到你来逼逼吗?
当年的留学生什么活没干过,什么修铁路,修高速公路,粉刷外墙,餐馆什么就不说了。
我一个朋友为了养活自己,同时打三份工,1周7天全年无休,晚上还能去健身房撸铁。
你们这些弱鸡小粉红过上一周估计早就挂了。
一家之言,未经证实,就直接爆照片,让全中国人民口诛笔伐自己女儿,看来仇恨确实不是一般得深 本帖最后由 德国知事 于 2020-8-21 06:47 编辑
......
本帖最后由 德国知事 于 2020-8-21 06:47 编辑
... 顶起来 https://www.sohu.com/a/400552077_349247 本帖最后由 nannanha 于 2020-6-10 06:23 编辑
17年了,现在才找?没报过警?连德国哪个城市都没说。 本帖最后由 ID匿名 于 2020-6-10 09:22 编辑
让人揪心啊 大使馆应该伸出援手 这个时间太长了,估计凶多吉少啊。 我2002年来德国,比较清楚当时德国情况
说实话,严重怀疑故事真实性,
如果故事属实,更可能是父母子女关系没处理好,因为确实好几个人闹过"失踪"
本帖最后由 aroma 于 2020-6-10 10:36 编辑
早上刚在头条上刷到过,有人留言说她早已博士毕业,在慕尼黑当教授,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就算是打算不认父母了,也应该把父母当初替她借的那七万折成现值还给父母,一来让他们有生之年经济上宽裕点,二来也算是告知他们自己还活着。这是基本良心,跟与父母的恩怨无关吧。
是个辽宁大连旅顺人 aroma 发表于 2020-6-10 10:25
早上刚在头条上刷到过,有人留言说她早已博士毕业,在慕尼黑当教授,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就算是打算不认 ...
也上头条看了看 说法很多 有大学高中同学出来讲话 说并非农民家庭 国民党高官之后 和父母有矛盾 主动失联 在德国当教授 云云 十几年跟家里完全失联,这需要多大的矛盾啊。 清官难断家务事,父母子女闹矛盾还真不好说谁对谁错
我就见过重男轻女的家长死命压榨国外女儿给国内儿子买房的事儿,那女的都抑郁了,差点自杀 跟自己父母,能有多大恩怨呀
“妈妈快不行了” 不正是花钱和花精力的时候吗,更不会露面了。一开始就搞错了,应该说“父母双亡”,国家以前分的房需要她回国继承。 找个律师查,分分钟的事。 limit 发表于 2020-6-10 16:26
清官难断家务事,父母子女闹矛盾还真不好说谁对谁错
我就见过重男轻女的家长死命压榨国外女儿给国内儿子买 ...
她就是独生女,不存在为了儿子压榨女儿,给买个房,03年。。。也不是现在物价飞涨。。03年中国还没开始全国炒房,感觉应该不会要求买房这种需求。。不知道,家人之间的矛盾,要不就是钱债,要不就是情债。。。 独生子女,亲生父母,家里一个亲人都不认。 03年7万够买房了? 这件事若不是假新闻,就是一个灵异事件。
没人想过一个没学历没技能的语言生拿着七万块还包机票来德国,当年如何顺利延签第二年、第三年的吗,而且顺利活到2003年甚至2005年的吗?
外管局和FA是摆设吗? Vickimarina 发表于 2020-6-16 14:41
这件事若不是假新闻,就是一个灵异事件。
没人想过一个没学历没技能的语言生拿着七万块还包机票来德国, ...
当年很多人就是除了第一年,之后都不用家里一分钱,自己打工的,这个很正常。
现在新出来的留学生可能无法理解。
如你所说,外管局和FA就是摆设。 Vickimarina 发表于 2020-6-16 14:41
这件事若不是假新闻,就是一个灵异事件。
没人想过一个没学历没技能的语言生拿着七万块还包机票来德国, ...
这很稀奇? limit 发表于 2020-6-16 13:56
03年7万够买房了?
看地方吧。二线城市小点的,三线城市大点的房子,基本是够了。一线城市肯定还是不够的。 ari 发表于 2020-6-17 11:42
当年很多人就是除了第一年,之后都不用家里一分钱,自己打工的,这个很正常。
现在新出来的留学生可能无 ...
轻描淡写一句话谁都会啊。
分享下细节呗? irvine 发表于 2020-6-17 15:03
这很稀奇?
你有经验?分享下具体操作呗?(非杠) Vickimarina 发表于 2020-6-17 15:23
你有经验?分享下具体操作呗?(非杠)
如果仅仅谈论7万人民币保证金是否够用,那么其实2000年那个年代左右的留学生可能有1/3都是这么过来的。德国本来公立大学就不要学费,做个HiWi或者打点其他什么工,平时节省一点,确实是无需家里再给钱了。
当然,阶级不同,生活标准自然就不一样。有人无法理解寒暑假为什么不去日本游玩一趟,为啥英国近在咫尺复活节都不去看看,为什么周末居然可以不去餐馆搓一顿,为啥留学期间连车都不买一辆,为啥可以连续5年寒暑假不回国探望家人而是留在工厂打工。如果有这些要求,那7万块肯定是不够的。 irvine 发表于 2020-6-17 15:55
如果仅仅谈论7万人民币保证金是否够用,那么其实2000年那个年代左右的留学生可能有1/3都是这么过来的。德 ...
新闻里曹父说七八万里机票占了大头,她读了2年语言,再上了1年预科,最后才入学大学。20年前的语言签如何打工?就算是黑工,什么黑工比正规工作更能赚钱既保证自己生活又保证存够下次延签保证金?2000年欧元刚启动物价翻番,施罗德政府失业率比现在高,本地德国人没技能都很难一个月有过千的税后收入,她一个小白刚来就这么厉害?就算她打到了工资不错的黑工,长期有不明收入FA没留意到吗。我觉得这件事疑点太多了。
你的第二段,完全没有必要写,与事件无关。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