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cnews 发表于 2014-11-19 11:40

从网络谣言看“德国制造”神话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青岛下水道存百年德国油纸包”“兰州铁桥百岁时收到来自德国的提醒信和维修配件邮包”。尽管有关故事不断被网友辟谣,并有媒体刊文澄清,但有关兰州黄河铁桥和青岛下水道的故事近年来不断“重现江湖”。这些故事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宣扬的主题一致:“德国制造”是独一无二的神话。为什么“德国制造”总被神话?有调查称,全球8成消费者认为,“德国制造”是高质量、信得过的产品。当然,国内网络流传这类谣言也有发泄对“中国制造”不满的情绪。其实,“德国制造”并非一开始就代表质量上乘,而是通过实施强调质量和“量身定做”的战略崛起的。现如今,虽然“德国制造”仍享誉世界,但在一些德国媒体看来,“中国制造”正在质量竞赛中大步追赶。而且,在全球消费者更注重价格的时代,“德国制造”还面临着“高价危机”。
  网络谣言追捧“德国制造”
  “兰州黄河中山铁桥,1909年由德国泰来洋行建造,钢材水泥均由德国进口,至今已110年仍在使用。该桥保固期80年,1989年铁桥保固期满后德国有关方面曾致函兰州市政府,在询问铁桥状况的同时,申明合同到期。”“2007年距铁桥一百岁时,兰州市政府收到来自该桥的德国设计师家族的一封信和邮包,称该桥的设计使用年限已到,提醒城市管理部门维护保养,邮包里是部分维修配件样品。”
  “青岛的城建人员在整修德式下水道时发现有零件损坏,到处找不到合适的,最后求助于德方,结果对方很快回复说,不用担心,在那个损坏的零件周围3米范围内,肯定有个地方藏有备件,工程人员细心查找,果然在附近一个小箱子里找到了油纸包着的零件,拆开看还锃光瓦亮呢。”

  上述两则故事在国内网络上流传已久,版本也有很多,但都是谣言。《环球时报》记者在谷歌德国版上进行搜索,发现德国有关泰来洋行(Telge & Schroeter)的记载几乎都与兰州铁桥有关,而这些信息也大多援引自中国媒体的报道。3年前,兰州一家媒体也曾做过专题报道:在德国寻找“黄河铁桥”。记者历经周折了解到大桥承包商泰来洋行早在1946年就注销了。
  至于青岛下水道,德国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建的地下雨水管道只有80公里左右。青岛地方政府曾表示,“德国造”排水系统已不到3公里,仅占市区排水系统总长的1/1000。“油纸包”的说法更是子虚乌有。
  网络传言神话“德国制造”自然是有原因的。据德国《商报》报道,无论在欧洲、北美,还是中国、巴西或者非洲,“德国制造”的标签享有良好声誉。全球8成消费者认为,“德国制造”是高质量、信得过的产品。
  “‘德国制造’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汉堡品牌学院院长单凡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制造”一开始比较注重质量,二战后重在塑造品牌。德国每个企业都有品牌规划,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二战后,西德政府制定了“德国制造”战略:不同于美国的大批量生产,西德强调质量和“后工业时代量身定做”。
  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经济史专家威奈尔·阿贝尔斯豪瑟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量身定做’是指德国企业的专长不是大批量生产,而是讲究按照客户需求进行生产,无论是完整设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是智能机械,都是如此。”
  时至今日,“德国制造”成为质量上乘的标志,甚至成为很多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理由。德国RTL电视台曾进行过一项调查,发现如果把一件商品的“中国制造”标签换成“德国制造”,可以让商品增值近一倍。
  “服务,服务,服务”
  前述谣言虽然神话了“德国制造”,但售后服务的确是德国公司成功的一大法宝。德国柏林经济专家马库斯·巴托尔说,德国许多大企业都有庞大的售后服务队伍,一些中小企业的销售和售后服务队伍甚至占企业人员的一半。
  《环球时报》记者日前走访了位于德国鲁尔区的德国MACH4自动化技术公司。 这家在药品自动化技术领域全球领先的企业,厂区非常“简陋”。“服务,服务,服务”是这家公司的宗旨,公司的工程师和专家为每一位客户制定解决方案,并确保自动化系统能持久安全运行。公司还设立每周7天的24小时热线,用10种语言为客户服务。
  德国锅具产品也世界领先,在德国买锅也是买售后服务。德国制造商都会附送各种菜谱。更让人叫绝的是,厂家每年还会上门免费为消费者做菜。去年圣诞前,《环球时报》记者就领教过AMC锅具销售员上门进行的烹饪培训课。
  德国消费者协会的专家尼娜·马滕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是一件消费品,比如一个锅,一般保修期为3个月到一年。如果是企业销售的工业产品,期限会更长。德国威能集团是全球领先的供热设备制造商,该集团的销售专家克里斯蒂安·巴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们的产品如壁炉等,保修期限统一规定为自发货之日起30个月,“最长的保修期一般不会超过5年,之后都会收费。”“但德国企业善于与客户保持长期联系,每年都会与老客户交流,上门访问等,以便推荐新产品”,尼娜·马滕斯说。
  马库斯·巴托尔表示,德国企业把海外的大工程看作业务的“重中之重”。为此,它们常会为每一个大工程设立专门的项目组,进行管理和创新,甚至会在大工程所在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分公司,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未来。
  西门子集团资深工程师乌维·威海恩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售后服务是一门大学问。他举例说,西门子与伦敦地铁的合作可追溯到120多年前。1891年,西门子获得了为伦敦地铁提供两台电力机车的合同。之后,西门子每年都会定时与伦敦地铁方面联系,包括维修、改进技术等。过去几十年,西门子还将伦敦地铁灯光、显示板和火灾探测器等13个不同的系统,整合到一个智能化的用户界面中。西门子目前正为伦敦打造“未来地铁”,提出了一个基于全新Inspiro地铁列车平台的设计方案。这是数十亿英镑的生意。这种“放长线,钓大鱼”的服务战略,使西门子赢得许多国家的合同,包括在中国夺得多个城市的地铁合同。
  1300个“隐形冠军”
  在“德国制造”成功的要素中,企业积极投入研发是一大关键。以德国的拳头产品汽车为例,汽车研发开支占德国企业研发经费的37%。欧盟2013年度产业研发排行榜显示,世界研发投入排名前20名的公司中有4家德国公司,大众汽车集团一马当先,研发投资超过100亿欧元。而在欧盟企业研发投入排名中,前25位中有11家德国公司。
  “在欧债危机期间,欧洲各国企业纷纷降低研发经费,而德国几乎所有行业都在增加这方面的支出。”德国科学基金联合会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13年德国企业研发经费比上一年增加5%,达到540亿欧元,创下新纪录。
  “德国制造”的名声不仅归功于大众、西门子等国际领先的大型企业,也归功于众多中小企业。德国联邦经济部的数据显示,规模不到1000人、每年营业额在8亿欧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共有4万多家,占德国企业的99%。它们雇用了德国70%的就业人口,贡献40%的GDP。
  这其中的1300多家,在各自的领域里,是全世界的“老大”。这些企业是“隐形冠军”,有些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90%,是小池塘里的超级大鱼。像“螺丝大王”伍尔特,是一家以螺丝和螺帽为核心产品的企业。尽管只专注一个类别,却有10万种产品,在全球80个国家拥有超过400多家公司。
  类似“隐形冠军”很多:孚尔默公司全球员工只有700人左右,但在磨床领域却占据70%的市场份额;M+C Schiffer是全球最大的生产牙刷的独立企业;Lürssen(乐顺)专门为富人打造顶级私人游艇。此外,“瑞卡罗”座椅、“海瑞克”隧道掘进机、“爱纳康”风力发电机等都是世界顶端产品。
  马库斯·巴托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德国出现那么多在全球市场领跑的中小企业,有的甚至是传承至第七或第八代的家族企业,反映出德国经济界以小企业为主的特色以及创新能力和专业化程度。也就是说,在每一个行业,总会有领先的“德国制造”。
  在马库斯·巴托尔看来,“德国制造”也植入了德国价值,不仅反映在质量、售后服务上,也反映在企业的严谨、持续发展上。像一款新型奥迪汽车承载了许多信息和通信技术创新,把最佳软件程序应用于汽车上。难怪,在德国,一个家庭几代人使用同一品牌产品的现象非常普遍。
  不过,“德国制造”正面临“中国制造”追赶的压力。德国质量协会委托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进行的名为“质量—德国制造”的调查显示,质量依然是“德国制造”的竞争法宝,但在员工人数超过250人的受访企业中,超过56%的企业认为中国在20年内将在质量方面迎头赶上。德国《世界报》称,像高铁制造等,中国已赶超“德国制造”。现在全球消费者更注重价格,“德国制造”也面临“高价危机”。


雨中彩虹 发表于 2014-11-19 11:47

服务服务服务????仅限德国境内,甚至是厂址周边吧!!!
德国制造在世界舞台上死就死在服务上!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的量身定做!

zhiga_xi 发表于 2014-11-19 11:57

德国的创新和服务差, 优点是质量非常高, 精度也很高。就是品质好。

live 发表于 2014-11-19 12:02

因为官僚主义和人力成本高,服务差是德国企业的通病。

鬼见不愁 发表于 2014-11-19 12:05

德国人一直有危机感,我看德国人讨论,说当年日本货崛起时德国人就觉得德国制造要不行了。德国人是个很容易悲观的民族,但也正因为哦悲观,所以始终有危机感,也造成了德国工业追求创新的风格。

至于德国制造是不是真有那么神,当然是扯淡。中国现在这些编辑当年都是读"读者"长大的,特别喜欢编些甜得发腻的段子。其实到最后,一帮中国人在说神话德国,一帮刘德华因此在拍德国,都是中国人之间的事,但和德国没啥关系。

留德老驴 发表于 2014-11-19 12:11

服务也分的,你买个电水壶,不可能给你上门维修,你买台卷烟机,试试看,一个电话,隔天来人

kidkudo 发表于 2014-11-19 12:14

本帖最后由 kidkudo 于 2014-11-19 11:15 编辑

鬼见不愁 发表于 2014-11-19 11:05
德国人一直有危机感,我看德国人讨论,说当年日本货崛起时德国人就觉得德国制造要不行了。德国人是个很容易 ...

创新已经是过去时了

现在基本就是吃老本,包括汽车企业。

执行力低,服务差(对德国客户也是,尤其是终端客户),对市场反应慢,喜欢自以为是不根据当地情况变化产品规格,都是德企通病

而且德企在其他市场,比如中国,都是本土化经营和销售,和总部其实关系不大

tirkew 发表于 2014-11-19 12:37


德国工业界服务很不行。对客户反应慢,有时客户有特殊需求,宁可不下单,直接拒绝,缺乏灵活。不仅我们对客户,我们的供应商对我们也是这样。

德国有个优点,信誉好,短时间内中国还赶不上。德国人宁可拒绝或者慢些反应,但是一旦承诺了,相当有保证的。

创新方面,每个完善的制造商都有核心开发人才,创新能力还是很强的。然而具体到产品化却力不从心。工业界最短缺的就是这部分工程师人才。




鬼见不愁 发表于 2014-11-19 13:34

kidkudo 发表于 2014-11-19 11:14
创新已经是过去时了

现在基本就是吃老本,包括汽车企业。


创新始终还是有的,不是只有革命性的创新才是创新。德国有很好的基础科学和系统化的基础,所以产业升级创新很多时候是按部就班发展出来的。市场反应慢,基本上是所有欧洲企业的通病。服务意识差,也是个问题。

实际上,在过去20年来,德国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地位是加强了,相对日本的竞争,德国这些年不但没有削弱,反倒更好。

但德国最大风险,是某些产业的彻底流失。基本上看,德国是强的越来越强,弱的越来越弱,而我认为产业的不完整会最终限制德国的发展,而服务上的某些不足,还不具备这么大的杀伤力。

kidkudo 发表于 2014-11-19 13:59

鬼见不愁 发表于 2014-11-19 12:34
创新始终还是有的,不是只有革命性的创新才是创新。德国有很好的基础科学和系统化的基础,所以产业升级创 ...


确实看行业的,但是很多行业以德国人的脑子本来就不行,你没办法做到优势,比如电子和手机行业,以德国人的反应速度,迟早是要关门的,而且德国人的创新基本局限于他们优势领域。这点和美国比差太多

如果你质量本身问题不大,或者说还有比较强的技术优势,服务出点问题,其实还好。但是如果技术优势不大,而且质量不够稳定,服务就是维护客户的最好办法。我觉得这点德国人现在还是很轻视中国市场或者中国买家,觉得有时候应付下,换个货就可以了,对其他要求则不怎么重视。中国竞争激烈,大家都不傻,而且随着市场完善,比如汽车,大众这些曾经处于神坛上的品牌会因为服务不好而再次被日系和美系搞掉


鬼见不愁 发表于 2014-11-19 14:36

kidkudo 发表于 2014-11-19 12:59
确实看行业的,但是很多行业以德国人的脑子本来就不行,你没办法做到优势,比如电子和手机行业,以德 ...

德国人适合做门槛高开发周期长的产品,当一个行业进入短平快阶段,所有欧洲企业就完全不是东亚竞争者的对手。

现在来看美国还不错,但其实美国制造业不是很好,所以美国产业也有些不平衡。日本这些年有点英雄迟暮,市场保守,老龄化严重,后经不行。

眼下,韩国很厉害,生气勃勃。长期看中国会很牛,中国产业虽然水平还不高,但完整,而且中国人灵活,服务精神也好,有前途。

我倒不觉得大众这样的企业会被日美的汽车企业打垮。我倒有点觉得,可能打垮德国汽车产业的会是google和苹果这种类型的企业。行业性质会发生根本改变,其实最有威胁的整个产业发生革命性改变。

zhiga_xi 发表于 2014-11-19 18:24

kidkudo 发表于 2014-11-19 12:59
确实看行业的,但是很多行业以德国人的脑子本来就不行,你没办法做到优势,比如电子和手机行业,以德 ...

{:5_377:}

lypdiablo 发表于 2014-11-20 00:53

德国就指着这个赚钱呢,质量不好怎么创造口碑。不过售后服务德国也就那样了,该坑的钱一分不会少。

陶瓷虾 发表于 2014-11-25 14:10

这里的孚尔默,vollmer,是做锯子的,跟磨床不沾边。磨床这么大一块产业,700个人的企业就占70%的份额,想想都不现实

drach 发表于 2014-11-25 14:15

大品牌卖的就是质量和牌子,一个电话就来的那是华为,逼格高的德国企业必须客户先自行解决,然后再等谈好服务费,派一个白胡子德国专家来给你机器上画个圈,一个圈可能价格等于半台机器,但这就是逼格懂不,逼格

xianwubo 发表于 2014-11-25 14:16

kidkudo 发表于 2014-11-19 11:14
创新已经是过去时了

现在基本就是吃老本,包括汽车企业。


+1
有时候客户催货好几天了,最后一查货在Versand的货架上放着呢,之前没有一个人去发现问题。
或者销售的回答是,我们有自己的工作节奏,不可能按照亚洲客户的节奏走。。。
我去,这是卖产品的应该有的态度吗。

xianwubo 发表于 2014-11-25 14:19

schlüssel 发表于 2014-11-19 13:14
德国制造其实是站在德国的基础领域这个巨人的肩膀上的
楼上有人说德国创新能力差,其实不然,德国创新能力 ...

我感觉德国不是创新,是Optimierung,他们能默默的不断修改优化一个钻头到最佳方案,满足机械加工的需要。但你让他们去创新个塑料或者钢铁件的3D打印技术,估计到死都弄不出来的。

kidkudo 发表于 2014-11-25 14:26

drach 发表于 2014-11-25 13:15
大品牌卖的就是质量和牌子,一个电话就来的那是华为,逼格高的德国企业必须客户先自行解决,然后再等谈好服 ...

是的,德国企业其实都挺装b,而且从大AG到小不点的GmbH,都不能一幸免,总觉得made in Germany跟高级通行证一样,写了这几个字东西肯定在海外卖的好。


在欧盟里呆习惯了,还没有品尝到亚洲那种企业互相拼死搏杀的危机感

kidkudo 发表于 2014-11-25 14:37

xianwubo 发表于 2014-11-25 13:19
我感觉德国不是创新,是Optimierung,他们能默默的不断修改优化一个钻头到最佳方案,满足机械加工的需要 ...

其实就是这样,他们只是完善了前人留下的东西,这也是德国it业一直很烂的原因,因为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让他们参考。研发部基本和市场是脱节的,闭门想东西,开发出来就要求销售去卖,卖得不好就说你销售水平太低。。。我擦。你天天在办公室里想新产品能卖得出去个鬼啊。每次客户说要一个什么改进我反映上去,就没声音了 。。。{:5_350:}



大锅饭吃惯了,很多人也不在乎,反正不是我的事情,我就keine Ahnung.

陶瓷虾 发表于 2014-11-25 14:50

xianwubo 发表于 2014-11-25 13:19
我感觉德国不是创新,是Optimierung,他们能默默的不断修改优化一个钻头到最佳方案,满足机械加工的需要 ...

不懂就少出来蹦达。N年会议上看到3D打印的时候还叫rapid prototyping,现在德国的eos, fraunhofer ilt, trumpf都在这个领域

xianwubo 发表于 2014-11-25 15:13

陶瓷虾 发表于 2014-11-25 13:50
不懂就少出来蹦达。N年会议上看到3D打印的时候还叫rapid prototyping,现在德国的eos, fraunhofer ilt, t ...

在这个领域不见得技术领先,现在技术可以,不见得不会被后来者追上。我相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只是个做对比的例如,相对来说德国公司更喜欢研究钻头的改进,而不是另辟新路。

陶瓷虾 发表于 2014-11-25 15:20

本帖最后由 陶瓷虾 于 2014-11-25 14:23 编辑

xianwubo 发表于 2014-11-25 14:13
在这个领域不见得技术领先,现在技术可以,不见得不会被后来者追上。我相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只是个 ...

美国人,从无到有发明出来,
德国人包括欧洲人,日本人,把东西做精做细,做成暴利行业
韩国人,台湾人,把成本拉下来,做成薄利行业
中国人,一团混战,做成微利和无利行业。
现在如此,可预见的将来还是如此。

另外,即使是钻头改进,你知道背后包含多少研发工作量?

xianwubo 发表于 2014-11-25 15:20

kidkudo 发表于 2014-11-25 13:37
其实就是这样,他们只是完善了前人留下的东西,这也是德国it业一直很烂的原因,因为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 ...

情况差不多。。。
另外还有个情况,德国人害怕被仿制的观念太根深蒂固了。有时候中国公司来个数量大些的询价,领导会考虑对方会不会在我这买3年之后,就抛弃我们自己做仿品了?听的我一滴汗,如果真想仿制,买几百个不就好了,至于买好几万个做参考吗。。。

陶瓷虾 发表于 2014-11-25 15:21

kidkudo 发表于 2014-11-25 13:26
是的,德国企业其实都挺装b,而且从大AG到小不点的GmbH,都不能一幸免,总觉得made in Germany跟高级通行 ...

中国是另外一个极端了。竞争残酷到一定程度,就不会有耐心投入中长期研发,谁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

xianwubo 发表于 2014-11-25 15:34

陶瓷虾 发表于 2014-11-25 14:20
美国人,从无到有发明出来,
德国人包括欧洲人,日本人,把东西做精做细,做成暴利行业
韩国人,台湾 ...

你没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

kidkudo 发表于 2014-11-25 16:28

本帖最后由 kidkudo 于 2014-11-25 15:30 编辑

xianwubo 发表于 2014-11-25 14:20
情况差不多。。。
另外还有个情况,德国人害怕被仿制的观念太根深蒂固了。有时候中国公司来个数量大些的 ...

德国抄别人的还少了么,就是行业内部,很多人也是把别人专利拿来改进下,再申请个专利,然后就拿出来卖了。因为有专利保护,所以不愁没人改进。但是就像你说的,技术可能暂时有优势,十年后就难说了。公司的技术优势没有,又出了太多质量问题。量达不到,新市场又不投入,那只好继续当农企。

质量问题一频繁,德国牌子立马就是云烟。你服务再差点,别人就不会买了,又不是没有选择。

xianwubo 发表于 2014-11-25 17:14

kidkudo 发表于 2014-11-25 15:28
德国抄别人的还少了么,就是行业内部,很多人也是把别人专利拿来改进下,再申请个专利,然后就拿出来卖 ...

俺赶脚,德国这个民族还是偏保守的,在有领先优势的时候,可以说是谨慎。但失去优势之后,可能就只剩下固执了。德国的技术优势能保持多久,就看Optimierung是否有上限范围,机械加工这部分在未来的占比,以及新兴势力赶超的速度了。

好山好水好无聊 发表于 2014-11-25 17:36

感觉上只要是三十年前就有的东西 Made In Germany代表就是牛B 高质量 稳定 反正一堆好词 要是近20年才出来的新玩意 其实德国制造也就那么回事 看看就行 当不得真

irvine 发表于 2014-11-25 17:41

貌似德系汽车最近丑闻不少,什么奔驰内饰有毒,各种零部件召回等。

汽车产业可是德国的支柱。

xiaoduo 发表于 2014-11-25 17:47

kidkudo 发表于 2014-11-25 13:26
是的,德国企业其实都挺装b,而且从大AG到小不点的GmbH,都不能一幸免,总觉得made in Germany跟高级通行 ...

为啥要拼杀搞得你死我活的,太残忍了。德国小公司小工厂也有生存空间,他们比如就做一个系列的产品,做精了,弄点技术含量,不那么容易被抄,就可以做的很轻松很稳定。

国内那种看到做哪行赚钱就所有人都冲上去做,最后都搞得没利润,很残忍。

以前也觉得德国人很死板,现在觉得他们还是很懂市场规律或者说社会规律的。有的就是不求做很大,只要做某个行业哪怕很小很小一部分,做垄断了,就可以了。别的有很多资本的大集团也未必看的上这点东西,也不愿意去做。我觉得这是他们很好的生存哲学。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从网络谣言看“德国制造”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