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在大炮射程范围内
allright7799 发表于 2011-1-12 14:1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5_370:}
真理在大炮射程范围内
allright7799 发表于 2011-1-12 14:1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5_387:}
本帖最后由 linkuos 于 2011-1-13 15:46 编辑
你这个人就习惯信口雌黄。见现行的中华民国宪法:
连西藏和蒙古都在内。
可见你的文化水平很低。 ...
Sky23 发表于 2011-1-13 06:0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你太固陋寡闻了。你知识贫乏也就罢了,你不懂还装懂还以为自己“文化水平”比别人高,那实在是怡笑大方了。
目前中国大陆不属于中华民国之领土。根据中华民国宪法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此主权包括"领土主权",第三条则规定"具有中华民国国籍者,为中华民国国民",依照目前之实际情形,即可归纳出,中华民国之领土主权属于具有中华民国国籍者,而事实上依照目前中华民国的大陆政策,中华民国政府亦不将中华民共和国之国民视为其"国民",同时因国际法将"人民" 列为国家成立要件之一,且他国国民居住生活之领域原则上不可能为本国之领土,固将此二条文归纳后依反面解释的原则即成为"中华民国之领土主权存在于中华民国国民生活居住之领域",即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绿岛、兰屿及附属岛屿。
1991年中华民国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后就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大陆地区的政权的合法性, 不再和中共争中国大陆的主权。
更何况依照国际法的通说,领土系指"一国得据以事实存在并行使国家主权及法律权力之特定领域",依此一国际间通行的领土规范方式,中华民国之领土自然不及于中国大陆与外蒙古,而上述二领域亦如国际间的一般认知分别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及蒙古共和国之领土。自一九四九年以后中华民国便未曾于上述两领域内行使过分秒的领土主权,单方面的宣示在国际法上并无任何的拘束力,亦当然不会影响这些领土的主权归属。
又比如外蒙古,实际上中华民国早已经承认蒙古国为独立国家。2002年台湾与蒙古签署互设“代表处”的议定书。9月1日,按照议定书,台湾政府“驻乌兰巴托台北贸易经济代表处 在该国首府乌兰巴成立。照台湾设立驻外代表处的先例,此一“代
表处”又是另一个披着"民间团体"外衣的官方驻外单位,而在“本国领土”内设立“驻外”办事处亦是无法令人理解之行为,由此可知中华民国政府事实上亦将外蒙古视为“外国”。蒙古国民在台湾亦受“外国人”待遇。
凡此种种均证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对领土的宪法定义在今天早已经名存实亡, 现在中华民国主权领土只局限于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绿岛、兰屿及附属岛屿而不及于中国大陆及外蒙古。
总共多少集,什么时候播下一集。
本帖最后由 linkuos 于 2011-1-13 16:50 编辑
中国大陆当然有难民在这里,而且比台湾省的多。
Sky23 发表于 2011-1-13 06:03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若干年前在海外的大陆人可以申请中华民国海外护照。有中华民国海外护照的人既可以拥有双重国籍,又可以向各地的中国大使馆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做为返回中国大陆的旅行证件在有效期内可多次无限制的出入中国大陆并居留, 又能免签去很多国家。。当然有可能有大陆的难民钻这个空而申请了中华民国海外护照。但持中华民国海外护照的人没有台湾户籍也不能去台湾定居。 德国政府既不能把这些人遣返中国大陆,又不能遣返台湾,你说会怎么办?
这项国籍法律已经在近年被台湾政府废除,现在海外华人除了极少数例外基本上不可能申请中华民国海外护照。
就算那16个在德中华民国难民都是台湾出来的人,那也只是极少数事例而已, 微不足道。在德国有71个美国人当难民,能说明什么呢?前段时间有则新闻报道一个德国家庭因为德国强制小孩上学受教育而跑美国当难民去了,这有什么代表性?
而2009年在德中国大陆难民就有3千多人,相当于汉堡的中国人总数,没有居留身份的中国人还有另外两千多人,还不包括以前难民“转正”的中国大陆人,那这就不是什么少数事例了, 背后有个System。以此看来“难民”是中国大陆人为获得德国居留身份而采用的常见手段。
{:5_387:}简体字用得不错呀
auch ganze zeit mit meinen freunden diskutiert!
ich verstehe auch nicht, warum Westliche Reporter keine gute Sache von China Sehen können bzw. wollen oder ...."dürfen"